出自先秦佚名《狐裘歌》:
狐裘尨茸。一國三公。吾誰適從。
注釋參考
狐裘尨茸
見“ 狐裘蒙戎 ”。
一國三公
一國之中有三個(gè)主公。比喻令出多門,事權(quán)不一。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孤裘尨茸,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(shí)》:“十羊九牧,其令難行;一國三公,適從何在?”《資治通鑒·東昏侯永元元年》:“一國三公猶不堪,況六貴同朝,勢必相圖,亂相作矣?!?蔡東藩 許廑父 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七四回:“武夫當(dāng)?shù)绖輿皼?,一國三公誰適從?!?/p>成語解釋公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(gè)國家有三個(gè)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(quán)不統(tǒng)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一國三公出處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使用例句武夫當(dāng)?shù)绖輿皼?,一國三公誰適從。
適從
適從 (shìcóng) 歸從,跟從 follow 無所適從佚名名句,狐裘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