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洞元觀》:
空林綠氣冷香彝,山帶斜暉半入溪。
幽鳥似嫌人至數(shù),瞥然飛過隔林啼。
注釋參考
至數(shù)
(1).極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。《素問·三部九候論》:“ 黃帝 問曰:‘余聞九針於夫子,眾多博大,不可勝數(shù)……愿問其方?!?岐伯 對曰:‘妙乎哉問也!此天地之至數(shù)?!?晉 陸機(jī) 《辨亡論》:“是故先王達(dá)經(jīng)國之長規(guī),審存亡之至數(shù)。謙己以安百姓,敦惠以致人和,寬沖以誘俊乂之謀,慈和以結(jié)士民之愛?!?/p>
(2).指事物發(fā)展的必然結(jié)果?!逗鬂h書·趙咨傳》:“夫含氣之倫,有生必終,蓋天地之常期,自然之至數(shù)。”
(3).真實(shí)的本領(lǐng)、方術(shù)。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復(fù)使射他物,連中,輒賜帛。時有幸倡 郭舍人 ,滑稽不窮,常侍左右,曰:‘ 朔 狂,幸中耳,非至數(shù)也。’” 顏師古 注:“至,實(shí)也?!?/p>
瞥然
忽然;迅速地。 唐 白居易 《與微之書》:“平生故人,去我萬里;瞥然塵念,此際暫生?!?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琴訴荷池》:“嫩緑池塘梅雨歇,薰風(fēng)乍轉(zhuǎn),瞥然見新涼?!?清 紀(jì)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姑妄聽之一》:“道士拍界尺一聲,即有數(shù)小人,長八九寸,落局上,合聲演劇……一齣終,瞥然不見。” 蘇曼殊 《碎簪記》:“余辭 莊湜 歸,途中見一馬車,瞥然而過。”
方岳名句,洞元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