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覺真境寂,茲焉悟賞心
出自宋代李廌《丙子歲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極中院時(shí)天氣》:
陽崖轉(zhuǎn)窅窕,層林蔽重陰。
披榛過輿馬,緣云得幽尋。
坐覺真境寂,茲焉悟賞心。
注釋參考
真境
道教之地。亦指仙境。 唐 王昌齡 《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》詩之三:“暫因問俗到真境,便欲投誠依道源。” 宋 李彌遜 《渡橫溪》詩:“塵埃何處尋真境?試逐寒流認(rèn)落花?!薄端问贰分尽罚骸?蓬萊 邃館,金碧照三山,真境勝人間。” 清 黃鷟來 《和陶飲酒》詩之十三:“於世苦紛糾,睡鄉(xiāng)覓真境?!?/p>
悟賞
指意氣相投的人?!妒勒f新語·賞譽(yù)》“ 庾公 為護(hù)軍,屬 桓廷尉 覓一佳吏” 劉孝標(biāo) 注引《徐江州本事》:“ 彝 既獨(dú)行,思逢悟賞,聊造之?!薄端螘]陵王義真?zhèn)鳌罚骸?靈運(yùn) 空疎, 延之 隘薄, 魏文帝 云‘鮮能以名節(jié)自立’者,但性情所得,未能忘言於悟賞,故與之游耳。”
李廌名句,丙子歲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極中院時(shí)天氣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