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嶠方壺共五山,上隨潮往下隨還
出自宋代曾豐《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(jiān)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》:
圓嶠方壺共五山,上隨潮往下隨還。
二山流落初何在,新喜歸吾幾案間。
注釋參考
圓嶠
傳說中的仙山。常指隱士、神仙所居之地。 唐 顧況 《送從兄使新羅》詩:“幾路通 圓嶠 ,何山是 沃焦 ?” 唐 陸龜蒙 《四明山詩·石窗》:“山應(yīng)列圓嶠,宮便接方諸?!?明 袁宗道 《封知縣劉公墓志銘》:“不得于武,去而神仙。三變?nèi)氲溃?蓬萊 圓嶠 ,下視簪組,不滿一笑?!?/p>
方壺
(1).腹圓口方的壺。古代禮器的一種?!秲x禮·燕禮》:“司宮尊于東楹之西,兩方壺?!?鄭玄 注:“尊方壺,為卿大夫士也。” 賈公彥 疏:“以其燕總有卿大夫士,又別有公尊瓦大兩,故知方尊為此人也。”《公羊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“國子執(zhí)壺漿” 漢 何休 注:“壺,禮器。腹方口圓曰壺,反之曰方壺?!?/p>
(2).傳說中神山名。一名 方丈 ?!读凶印珕枴罚骸?渤海 之東,不知幾億萬里,有大壑焉……其中有五山焉:一曰 岱輿 ,二曰 員嶠 ,三曰 方壺 ,四曰 瀛洲 ,五曰 蓬萊 。” 殷敬順 釋文:“一曰 方丈 ?!?漢 班固 《西都賦》:“濫 瀛洲 與 方壺 , 蓬萊 起乎中央?!?宋 辛棄疾 《滿江紅·題冷泉亭》詞:“是當(dāng)年、玉斧削 方壺 ,無人識?!?清 金農(nóng) 《龍涎香二首寄吳秀才焯厲孝廉鶚》詩之二:“ 方壺 島客渺難逢,一餅凄涼話故宮?!?/p>
五山
(1).五座山。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、 員嶠 、 方壺 、 瀛洲 、 蓬萊 ?!读凶印珕枴罚骸?渤海 之東,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,實(shí)惟無底之谷……其中有五山焉。一曰 岱輿 、二曰 員嶠 、三曰 方壺 、四曰 瀛州 、五曰 蓬萊 ?!?/p>
(2).五座山。指 華山 、 首山 、 太室 、 泰山 、 東萊 ?!妒酚洝ば⑽浔炯o(jì)》:“ 中國 華山 、 首山 、 太室 、 泰山 、 東萊 ,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,與神會?!?三國 魏 曹植 《吁嗟篇》:“飄飄周八澤,連翩歷五山?!?/p>
(3).五座山。指中岳 嵩山 、東岳 泰山 、西岳 華山 、南岳 衡山 、北岳 恒山 。《后漢書·馮衍傳》:“疆理九野,經(jīng)營五山?!?李賢 注:“五山即五岳也?!?唐 韓愈 《讀東方朔雜事》詩:“簸頓五山踣,流漂八維蹉。”
(4).五大佛寺。皆建于 南宋 。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、 北山 景德靈隱寺 、 南山 凈慈報(bào)恩光孝寺 、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、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。
曾豐名句,余得石山二座西南道李監(jiān)場索之附海船歸三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姐妹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