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遇知音,難求薦舉
出自元代秦竹村《【雙調(diào)】行香子 知足》:
壯歲鄉(xiāng)閭,養(yǎng)志閑居,二十年窗下工夫。
高探月窟,平步云衢。
一張琴,三。
尺劍,五車書。
。
引個奚童跨蹇驢,竟至皇都。
只道功名掌中物,笑取,笑取。
。
高引茅廬,無人枉顧。
不遇知音,難求薦舉。
慷慨悲歌,空敲唾。
壺。
落魄無成,新豐逆旅。
。
古今千百年,際會幾人遇?試把前賢,從頭細(xì)數(shù):應(yīng)聘文王,渭濱漁。
夫,夢感高宗,商巖版筑。
。
蹭蹬幾年無用處,枉被儒冠誤。
改業(yè)簿書叢,倒得官人做,元龍。
近來豪氣無。
。
今我何如?對鏡嗟吁。
歲月催促,霜染半頭顱。
老矣夫,終焉計。
尚疏。
南山敝廬,收拾園圃,安排隱居,效靖節(jié)先生歸去。
。
前程只有前程路,兒孫自有兒孫福。
沒來由謾苦,千丈劍門。
關(guān),一線連云棧,萬里凌霄渡。
爭一階官職高,攢幾貫家私富。
手搭在心頭窨附:。
二頃負(fù)郭田,對山三架屋,繞院千竿竹。
充饑煮蕨薇,遇冷添細(xì)纟由絮,便是我。
生平所欲。
世事盡無休,人生要知足。
。
注釋參考
不遇
(1)
[fail to achieve one's success]∶不得志;不被賞識
懷才不遇
(2)
[not meet]∶沒碰到
可又有一說不遇艱難,不顯好處
詳細(xì)解釋(1).不得志;不被賞識?!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拔嶂挥?魯侯 ,天也; 臧氏 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?”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 蔡澤 者, 燕 人也,游學(xué)干諸侯小大甚眾,不遇。” 唐 李白 《書懷贈南陵常贊府》詩:“大圣猶不遇,小儒安足悲。” 清 平步青 《霞外攟屑·斠書·湘中草》:“ 卿謀 詩文雖不如 西堂 所推,而年少負(fù)異才,不遇而死?!?/p>
(2).沒碰到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:“ 儉 與 融 兄 褒 有舊,亡抵于 褒 ,不遇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九:“可又有一説不遇艱難,不顯好處?!?/p>
知音
知音 (zhīyīn) 古代伯牙善于彈琴,鐘子期善于聽琴,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托的心意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’s talents 子期死, 伯牙絕弦,以無知音者?!读凶印珕枴? 后來用知音稱知己,能賞識的人 知心朋友 intimate friend; bosom friend薦舉
薦舉 (jiànjǔ) 推薦 introduce; recommend;propose sb. for promotion 薦舉賢才秦竹村名句,【雙調(diào)】行香子 知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