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宋庠《春晦小雨》:
節(jié)晦春蕪歇,天高暮雨空。
輕雷遙應(yīng)電,斜日倒成虹。
陰綠苔浮水,幽光蕙轉(zhuǎn)風(fēng)。
何須俗士駕,三徑有蒿蓬。
注釋參考
何須
猶何必,何用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利劍不在掌,結(jié)友何須多?” 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敏速》:“宰相曰:‘七千可為多矣,何須萬?’” 宋 賀鑄 《臨江仙》詞:“何須繡被,來伴擁蓑眠?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導(dǎo)師》:“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(dǎo)師呢?”
俗士
(1).庸俗不高尚的人。《后漢書·文苑傳·劉梁》:“常疾世多利交,以邪曲相黨,乃著《破羣論》。時之覽者,以為‘ 仲尼 作《春秋》,亂臣知懼;今此論之作,俗士豈不愧心。’” 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請迴俗士駕,為君謝逋客。”《南史·循吏傳·何遠(yuǎn)》:“其所會遇,未嘗以顏色下人。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。其清公實(shí)為天下第一。”
(2).見識淺陋的人。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“ 諸葛孔明 者,臥龍也,將軍豈愿見之乎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(xí)鑿齒 《襄陽記》:“ 德操 曰:‘儒生俗士,豈識時務(wù)?識時務(wù)者在乎俊杰。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。’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(jì)聞·記硯》:“或疑是 渾州 呂老 所作,而研首無‘呂’字,其製巧妙,非俗士所能為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又有《對楚王問》,自辯所以不見譽(yù)于士民眾庶之故,先征歌曲,次引鯨鳳,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?!?/p>
(3).未出家的世俗之士。 唐 韓愈 《別盈上人》詩:“山僧愛山出無期,俗士牽俗來何時?!?/p>
三徑
亦作“ 三逕 ”。 晉 趙岐 《三輔決錄·逃名》:“ 蔣詡 歸鄉(xiāng)里,荊棘塞門,舍中有三徑,不出,唯 求仲 、 羊仲 從之游?!焙笠蛞浴叭龔健敝笟w隱者的家園。 晉 陶潛 《歸去來辭》:“三徑就荒,松竹猶存?!?唐 蔣防 《題杜賓客新豐里幽居》詩:“退跡依三逕,辭榮繼二 疏 ?!?宋 蘇軾 《次韻周邠》:“南遷欲舉力田科,三徑初成樂事多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十五回:“旁邊掛著一副對聯(lián)是:一簾秋影淡於月,三徑花香清欲寒。”
蒿蓬
(1).蒿和蓬。泛指雜草。 晉 陶潛 《詠貧士》之六:“ 仲蔚 愛窮居,遶宅生蒿蓬?!?明 劉基 《夏夜臺州城中作》詩:“良田半作龜兆坼,秔稻日夕成蒿蓬?!?清 顧炎武 《勞山歌》:“古言 齊國 之富 臨淄 次 即墨 ,何以滿目皆蒿蓬?!?/p>
(2).草野?!赌鲜贰ち何淞沂雷臃降葌鳌罚骸吧谳锱睿涝釡羡?,瓦棺石槨,何以異茲。” 金 元好問 《光武臺》詩:“當(dāng)年 赤帝 孫,提劍起蒿蓬?!?清 孫枝蔚 《旅興》詩之三:“寓目增黽勉,慨焉念蒿蓬。”
宋庠名句,春晦小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