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澤濃云隱逸身,道裝宜用葛為巾
出自宋代龐昌《贈養(yǎng)素先生》:
圣澤濃云隱逸身,道裝宜用葛為巾。
祝融峰下醉明月,綠水源頭釣紫鱗。
曾見海桃三結(jié)子,不知仙豆幾回春。
他年我若功成去,愿作云橋跪履人。
注釋參考
圣澤
帝王的恩澤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今臣蒙國重恩,三世于今矣。正值陛下升平之際,沐浴圣澤,潛潤德教,可謂厚幸矣?!?南朝 梁 沉約 《枳園寺剎下石記》:“徒欲盡能竭慮,知無不為,下被民和,上宣圣澤,而自以力弱途遠,終慚短効?!?唐 楊巨源 《上裴中丞》詩:“清威更助朝端重,圣澤曾隨筆下多?!?宋 朱熹 《白鹿洞賦》:“德隆業(yè)茂,圣澤流兮。”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賜環(huán)》:“若非圣澤深無限,鴻雁那從北地來?!?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十三:“況今涵濡圣澤幾二百年,宜風氣蒸蒸日上也?!?/p>
逸身
使身體安閑舒適。猶養(yǎng)身?!读凶印钪臁罚骸翱稍跇飞?,可在逸身。善樂生者不窶,善逸身者不殖?!?/p>
道裝
亦作“ 道粧 ”。亦作“ 道妝 ”。道教徒或佛教徒的裝束和打扮。 宋 蘇軾 《次韻許遵》:“ 蒜山 渡口挽歸艎, 朱雀橋 邊看道裝?!?宋 劉克莊 《宮詞》之四:“先帝宮人總道粧,遙瞻陵柏淚成行?!?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張大公掃墓遇使》:“你如今路上見一個道妝的婦人,拿著一個琵琶,背著一個真容的,便是 蔡伯喈 娘子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罵筵》:“昨夜別過姊妹,換上道妝,飄然出院,但不知那裡好去投師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八回:“五妖以 蕭三娘 為首,是個道裝,自稱公主,據(jù)説係 蕭梁 湘東王 第三女?!?/p>
龐昌名句,贈養(yǎng)素先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招標時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