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人面柔荑手,酒微酣、象箸頻將
出自元代謝應(yīng)芳《風(fēng)入松 辟兵青龍,食蘿卜有感》:
青龍地脈土酥香。
產(chǎn)玉似昆岡。
可憐不入瑤池宴,到冰壺、風(fēng)味凄涼。
忽憶故園時(shí)序,春盤春酒羔羊。
青絲生菜韭芽黃。
銀縷染紅霜。
桃花人面柔荑手,酒微酣、象箸頻將。
鼙鼓一聲驚散,六年地老天荒。
注釋參考
桃花人面
事本 唐 孟棨 《本事詩(shī)》。 崔護(hù) 清明京都郊游,于一庭院,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。次年再訪,物在人去,慨嘆不已,題一絕句: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東風(fēng)?!焙笏煊谩疤一ㄈ嗣妗毙稳菖用裁?。亦借指意中人。 元 劉致 《朝天文·同文子方鄧永年泛洞庭湖宿鳳凰臺(tái)下》曲:“楊柳宮眉,桃花人面,是平生未了緣?!?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逼嫁》:“若不是我驚魂易轉(zhuǎn),險(xiǎn)些兒,隔斷了桃花人面?!?清 吳敬梓 《滿江紅》詞:“記那日,芳郊香徑,桃花人面?!?/p>成語(yǔ)解釋形容女子貌美。亦借指意中人。同“人面桃花”。桃花人面出處元·劉致《朝天子·同文子方鄧永年泛洞庭湖宿鳳凰臺(tái)下》曲:“楊柳宮眉,桃花人面,是平生未了緣?!笔褂美澍啽承标?yáng)閃閃紅,桃花人面薄紗籠?!锴濉S遵憲《不忍池晚游》詩(shī)
柔荑
柔荑 (róutí) 植物初生的葉芽。舊時(shí)多用來(lái)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,也借指女子的手 (of women’s hands) slender;white and tender;women’s hands 手如柔荑。——《詩(shī)·衛(wèi)風(fēng)·碩人》象箸
亦作“ 象櫡 ”。亦作“象筍”。象牙制作的筷子。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昔者 紂 為象箸而 箕子 怖。”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:“犀玉之器,象箸而羹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故 越 人見(jiàn) 齊桓 不振之徵於未覺(jué)之疾, 箕子 識(shí) 殷 人 鹿臺(tái) 之禍於象箸之初?!?唐 李咸用 《長(zhǎng)歌行》:“象筯擊折歌勿休,玉山未倒非風(fēng)流?!?/p>
謝應(yīng)芳名句,風(fēng)入松 辟兵青龍,食蘿卜有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