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浮萍跡,飛花莫近檣
出自宋代文天祥《幕客載酒舟中即席序別》:
故人滿江海,游子下瀟湘。
夢(mèng)載月千里,意行云一方。
櫓聲人語小,岸影客心長(zhǎng)。
總是浮萍跡,飛花莫近檣。
注釋參考
總是
總是 (zǒngshì) 永遠(yuǎn)地;無例外地 always萍跡
見“ 萍跡 ”。
亦作“ 萍跡 ”。喻人四處漂流,行蹤無定。 唐 牟融 《有感》詩之一:“十年漂泊如萍跡,一度登臨一悵神?!?宋 黃公度 《春日懷王慶長(zhǎng)》詩:“王孫緣底事,萍跡久他鄉(xiāng)。” 明 徐霖 《繡襦記·套促纏頭》:“金盡牀頭惹厭憎,風(fēng)波萍跡任浮沉?!?/p>
飛花
(1).落花飄飛。 唐 韓翃 《寒食》詩: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(fēng)御柳斜?!?/p>
(2).飄飛的落花。 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茶客娶興》:“你掩淚含羞辭別去,似飛花逐水悠悠,蕭蕭孤影向誰投?!?/p>
(3).比喻飄飛的雪花。 宋 蘇轍 《上元前雪三絕句》之一:“不管上元燈火夜,飛花處處作春寒?!?/p>
(4).紡織時(shí)飛散的棉花纖維。
文天祥名句,幕客載酒舟中即席序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