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洋《遺興》:
老如認老應(yīng)無病,貧要安貧可免憂。
貧病欺人須服弱,嗔拳笑面卻應(yīng)休。
注釋參考
貧病
(1).既窮且病?!秶Z·越語上》:“令孤子寡婦、疾疹貧病者,納官其子。” 宋 陸游 《秋夜讀書》詩:“不如一編書,相伴過昏旦;豈惟洗貧病,亦足捍患難。” 郭沫若 《卓文君》第一景:“凡是稍有天賦的人,總要為貧病憂患所苦。”
(2).指既窮且病的人。《管子·輕重丁》:“發(fā)其積藏,出其財物,以賑貧病?!?/p>
嗔拳
(1).謂因惱怒而揮拳。 宋 王洋 《遣興》詩:“貧病欺人須服弱,嗔拳笑面卻應(yīng)休。” 金 元好問 《王主簿革<寄答劉京叔>》詩序:“﹝ 革 ﹞初在 太原 作詩,有‘赤心遭白眼,笑面得嗔拳’之句?!?/p>
(2).古時南方娛樂項目。扮演者戴面具,作勇士架勢。 宋 高承 《事物紀原·博弈嬉戲·嗔拳》:“ 江 淮 之俗,每作諸戲,必先設(shè)嗔拳笑面……按《荊楚歲時記》有諺語云:‘臘鼓鳴,春草生,村人并細腰鼓,戴胡公頭,及作金剛力士以逐除?!衲戏綖榇藨蛘撸卮髅嫒绾藸?,作勇士之勢,謂之嗔拳,則知其為 荊 楚 故舊矣。”
笑面
(1).笑容。 金 元好問 《中州集·王革》:“初,在 太原 作詩有‘赤心遭白眼,笑面得嗔拳’之句?!?/p>
(2).指帶笑容的假面具。 清 曾廷枚 《古諺閑譚·嗔拳諺》:“ 江 淮 俗,每作諸戲,必先設(shè)嗔拳笑面,村野之人,以臘末作之,不知其所謂也?!稓q時記》云‘邨人逐除’。今南方為此戲者,必戴假面,作勇力之勢,謂之嗔拳。今諺云:‘嗔拳不打笑面。’似本此。”
王洋名句,遺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猴子拳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