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周文璞《道中望茅山有感》:
危亭對名岳,畢景扶鉤欄。
白鷺伺察過,低昂若弓彎。
去歲負笈游,最住元符間。
櫟林帶修竹,清派流珊珊。
離留叫晝靜,洞天生春寒。
偉哉老宗師,作屋云雨端。
竟為殺蟲蟻,不活升龍鸞。
遺體但解蛻,故宮亦燒殘。
今創(chuàng)已半舊,萬柱扶玄壇。
遂以兩不借,一筇履巑岏。
入宅問玉斧,采芝投金環(huán)。
墨沼篆結(jié)字,丹臺氣成盤。
將謂便隱遁,遽爾罹間關(guān)。
夷甫麈尾墮,荀令香爐閑。
再獲望奇秀,恍然神觀還。
如見大仙伯,被發(fā)綠映山。
兩君控鵠從,俱著漢小冠。
俗累當復馳,煮藥鼎欲翻。
注釋參考
麈尾
古人閑談時執(zhí)以驅(qū)蟲、撣塵的一種工具。在細長的木條兩邊及上端插設(shè)獸毛,或直接讓獸毛垂露外面,類似馬尾松。因古代傳說麈遷徙時,以前麈之尾為方向標志,故稱。后古人清談時必執(zhí)麈尾,相沿成習,為名流雅器,不談時,亦常執(zhí)在手。 晉 陶潛 《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》:“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齋居偶作》詩:“老翁持麈尾,坐拂半張牀?!薄都t樓夢》第一○九回:“只見 妙玉 頭帶妙常冠……腰下繫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,手執(zhí)麈尾念珠。”
荀令香
《太平御覽》卷七○三引 晉 習鑿齒 《襄陽記》:“ 荀令君 至人家,坐處三日香?!卑矗?荀令君 即 荀彧 ,字 文若 ,為侍中,守尚書令。傳說他曾得異香,用以薰衣,馀香三日不散。后以“荀令香”指奇香異芳。 唐 白居易 《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》:“花妒 謝 家妓,蘭偷 荀令 香?!?/p>
周文璞名句,道中望茅山有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