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舜俞《楓橋詩》:
二十送上鄉(xiāng)老書,白發(fā)堂上歡愉愉。
岐亭酒罷不忍別,二百馀里來姑蘇。
楓橋古岸冬十月,霜風切骨草木枯。
拜起欲去更付囑,攜手泫然雙淚珠。
明年偶中崇政第,赤城山下欣迎扶。
穹蒼不與奪榮養(yǎng),星霜未周罹明誅。
顏色不見已三歲,肝血泣盡留形軀。
隱淪無業(yè)養(yǎng)慈老,骫骳又作卑官圖。
還道楓橋舊別地,依依風物春陽敷。
人煙山色一如昨,齒發(fā)獨改親則無。
萬杵入心交落涕,水邊且欲留行櫓。
平生一天已無戴,縱得寸祿何為娛。
時乎窮達又未決,行矣愿報生前劬。
注釋參考
拜起
跪拜起立。古時多為祭拜或行禮的一種儀態(tài),常多次重復。 漢 朱浮 《為幽州牧與彭寵書》:“豈有身帶三綬,職典大邦,而不顧恩義,生心外叛者乎……行步拜起,何以為容?” 漢 應璩 《與廣川長岑文瑜書》:“知恤下人,躬自暴露,拜起靈壇,勤亦至矣?!?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五:“﹝ 翁照 ﹞平生有謙癖,拜起紆遲?!?/p>
付囑
吩咐;叮囑。 唐 黃滔 《龜洋靈感禪院東塔和尚碑》:“故將儀貌若生而葢棺,晦朔不逾而啟土,從付囑也?!?宋 洪邁 《夷堅乙志·臨川巫》:“巫知必死,正付囑后事,忽如人擊其背,即踣于地。”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嬰寧》:“生又付囑再四, 吳 鋭身自任而去。生由此飲食漸加,日就平復。”
攜手
攜手 (xiéshǒu) 手拉手 hand in hand 攜手并肩泫然
泫然 (xuànrán) 水滴落的樣子 (usu.of tears)fall;trickle 聽了這個悲痛的消息,她不禁泫然淚下淚珠
淚珠 (lèizhū) 淚滴如珠 teardrops 淚珠流盡玉顏衰?!S滔《閨怨詩》陳舜俞名句,楓橋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