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道心雖泰,憂時鬢已斑
出自宋代度正《知縣九十一丈應聘成都賦詩為別》:
珍重圭璋彥,經(jīng)綸半世閑。
紛紛徒自黠,默默了非頑。
懷道心雖泰,憂時鬢已斑。
操存期入室,得失詎逾閑。
忽遇風云會,應思雨露頒。
慨言全蜀病,均是一家患。
友愛惟天性,侵牟可厚顏。
未能忘狗鼠,安得及孤鰥。
昔志詞何屈,今行勢莫艱。
坎離交接地,損益覆翻間。
戶外元無盜,山前怎有蠻。
都緣人好事,所以物生奸。
善惡無他道,廉貪是要關。
但令歸似水,何用積如山。
問政文而上,論心武以還。
未言齊地利,當念破天慳。
公議尤相傃,愚言殆未刪。
君王何必利,孟叟語非訕。
注釋參考
道心
(1).指天理,義理?!稌ご笥碇儭罚骸叭诵奈┪?,道心惟微?!?蔡沉 集傳:“心者,人之知覺,主於中而應於外者也。指其發(fā)於形氣者而言,則謂之人心,指其發(fā)於義理者而言,則謂之道心?!?宋 葉夢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上:“道心者,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者也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張子正蒙注·大心》:“其直指人心見性,妄意天性,不知道心,而以惟危之人心為性也。” 馮友蘭 等注:“ 宋 儒認為道心就是天理,人心就是人欲。天理是精微的,人欲是危險的?!?/p>
(2).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薄葬》:“事莫明於有效,論莫定於有證,空言虛語,難得道心,人猶不信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爰自 風 姓,暨於 孔氏 ,玄圣創(chuàng)典,素王述訓,莫不原道心以敷章,研神理而設教?!?陸侃如 注:“道是自然之道,那么道的心應該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。”
(3).佛教語。菩提心;悟道之心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yi{1-1}解四·釋道溫》:“yi{1-1}解足以析微,道心未易可測?!薄秹?jīng)·般若品》:“自若無道心,闇行不見道。”《西游記》第一回:“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臂猿猴,厲聲高叫道:‘大王若是這般遠慮,真所謂道心開發(fā)也?!?/p>
憂時
憂念時事。 明 劉基 《次韻和孟伯真感興詩》:“避難移家適遠鄉(xiāng),憂時一夜百回腸?!?胡蘊玉 《<中國文學史>序》:“於是朝廷贈答之風衰,草野憂時之言作矣?!?/p>
度正名句,知縣九十一丈應聘成都賦詩為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