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岳《月夜》:
人間執(zhí)熱難為睡,起聽松風視月明。
天凈略無云一點,夜深已是鶴三更。
自經(jīng)秋后可曾雨,才入山來如許清。
能得風多殘暑生,草根何處不蛩聲。
注釋參考
自經(jīng)
上吊zi{1-1}殺?!墩撜Z·憲問》:“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(jīng)於溝瀆而莫之知也?!薄稘h書·戾太子劉據(jù)傳》:“吏圍捕太子,太子自度不得脫,即入室距戶自經(jīng)。”《新唐書·忠義傳上·高叡》:“ 叡 覺之,力不能制,即自經(jīng)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狐懲淫》:“頃刻心下清醒,愧恥無以自容。展轉既久,更漏已殘,愈恐天曉難以見人,乃解帶自經(jīng)?!?/p>
秋后
(1).立秋以后?!段簳V陵王羽傳》:“今始維夏,且待至秋后。” 唐 杜甫 《早秋苦熱堆案相仍》詩:“常愁夜來皆是蝎,況乃秋后轉多蠅?!?唐 皮日休 《懷鹿門縣名離合》詩之一:“山瘦更培秋后桂,溪澄閒數(shù)晚來魚。” 唐 羅隱 《寄徐濟進士》詩:“霜壓 楚 蓮秋后折,雨催蠻酒夜深酤?!?/p>
(2).指秋收以后。 王安友 《協(xié)作》:“現(xiàn)在什么也別說了,等著秋后看產(chǎn)量吧?!?/p>
可曾
同“ 可憎 ”?!抖鼗妥兾募こ笈壠鹱兾摹罚骸?王郎 見妻端正,指(拍)手喜歡,道數(shù)聲可曾。”
(1).曾否;是否。 元 無名氏 《看錢奴》第四折:“滿口假悲慈,可曾有半文兒布施?!?賀敬之 《放歌集·西去列車的窗口》詩:“你可曾想見:那些年輕人火熱的胸口,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個戰(zhàn)斗?!?/p>
(2).已經(jīng)。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崖略》:“花燈彩轎,可曾備下了么?”
入山
(1).進入山里。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 少君 年四五歲時,家貧……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” 宋 蘇軾 《與林天和長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還,即日想已還治。起居佳否?往來衝冒,然勝游計不為勞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二○回:“又大興土木,作 昭明宮 ,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?!?/p>
(2).指隱居?!度龂尽な裰尽は戎鱾鳌贰斑w 觀 為別駕從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《獻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 ,吾當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潛體》詩之十四:“入山燒黃白,一旦化為灰。” 許杰 《<文藝批評與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里,也并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。”
如許
如許 (rúxǔ) 多么,這么 so 花兒美如許 如此多,那樣多 so many/much 這狗官竟貪污了如許資財 行路如許難,誰能不華發(fā)。——宋· 范成大《盤龍驛》方岳名句,月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