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送鸞輿北去、聽琵琶
出自宋代羅志仁《虞美人(凈慈尼)》:
君王曾惜如花面。
往事多恩怨。
霓裳和淚換袈裟。
又送鸞輿北去、聽琵琶。
當(dāng)年未削青螺髻。
知是歸期未。
天花丈室萬緣空。
結(jié)綺臨春何處、淚痕中。
注釋參考
鸞輿
天子的乘輿。亦借指天子。 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三代改制質(zhì)文》:“鸞輿尊蓋,法天列象,垂四鸞?!?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:“其后雖八駿忘返,然鸞輿竟還矣?!?清 方文 《廬山詩·漢王峰》:“鸞輿升碧巘,翠蓋翔遙空?!?/p>
琵琶
琵琶 (pípa)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,彈奏如吉他,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,頸部有琴柱12個(gè)以上,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,是在西漢“裁箏筑”的基礎(chǔ)上逐步發(fā)展起來的。它從西漢試制,歷東漢、魏晉、至隋唐,基本定型。它在漢末魏初始獲“枇杷”名。魏晉時(shí),因“枇杷”二字音,改名“琵琶” pi-pa,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羅志仁名句,虞美人(凈慈尼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