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合信難常,焉用計疏數(shù)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留別汝守王待制仲儀》:
來時柳未芽,去見杏吐萼。
相歡無幾日,節(jié)候已非昨。
邂逅二十年,三遇二暌索。
會合信難常,焉用計疏數(shù)。
注釋參考
合信
(1).應(yīng)驗之符瑞?!逗鬂h書·光武帝紀(jì)上》:“受命之符,人應(yīng)為大,萬里合信,不議同情, 周 之白魚,曷足比焉?!?/p>
(2).謂誠信如四時運轉(zhuǎn)之準(zhǔn)確無誤?!痘茨献印ぬ┳逵?xùn)》:“故大人者,與天地合德,日月合明,鬼神合靈,與四時合信?!?/p>
用計
使用計謀。 宋 歐陽修 《論西賊議和請以五問詰大臣狀》:“一問西賊不因敗衂忽肯通和之意。或用計困之使就和乎,或其與北虜連謀而偽和乎?”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難逢夫》:“公子不知鴇子用計,回來鎖門不題。”
疏數(shù)
亦作“疎數(shù)”。 1.稀疏和密集。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中春教振旅……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(shù)之節(jié)。”《尉繚子·兵令上》:“出卒陳兵有常令,行伍疏數(shù)有常法?!?唐 柳宗元 《小石城山記》:“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,益奇而堅,其疏數(shù)偃仰,類智者所施設(shè)也?!?/p>
2.猶遠近?!斗Y梁傳·隱公九年》:“庚辰,大雨雪,志疏數(shù)也?!?范寧 注:“謂災(zāi)有遠近。遠者為疏,近者為數(shù)也?!薄赌印涑情T》:“爵穴大容苣,高者六尺,下者三尺,疏數(shù)自適為之。” 畢沅 校注:“言視敵而為疏促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孝宗淳熙十二年》:“日月之行有疏數(shù),故歷久不能無差?!?/p>
3.指親疏。 唐 元稹 《病減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韻》:“推遷悲往事,疏數(shù)辨交情。” 明 宋濂 《故天臺朱府君霞塢阡表》:“待族姻廬井曲盡人情,不以貴富賤貧而為薄厚疏數(shù)?!?/p>
4.慢與快?!痘茨献印ふf林訓(xùn)》:“凡用人之道,若以燧取火,疏之則弗得,數(shù)之則弗中,正在疏數(shù)之間。” 高誘 注:“疏,猶遲也。數(shù),猶疾也。得其節(jié),火乃生?!?/p>
5.稀少和頻繁。 唐 李翱 《答獨孤舍人書》:“又以為茍相知,固不在書之疎數(shù);如不相知,尚何求而數(shù)書。” 宋 曾鞏 《與王深父書》:“顧 深父 所相與者,誠不在於書之疏數(shù);然嚮往之心,非書則無以自解。”
梅堯臣名句,留別汝守王待制仲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萌獸貝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