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金君卿《南埜書懷》:
險(xiǎn)途吁可憎,淺俗寖澆競。
進(jìn)物莫若利,趨時(shí)不如佞。
吾道何由亨,讒人方丑正。
予生與時(shí)戾,所賦得剛勁。
力古恥浮文,論經(jīng)斥非圣。
強(qiáng)勉悅時(shí)事,難乎易天性。
木舌不卷柔,枯株微蔭映。
沿回避風(fēng)波,進(jìn)退觸機(jī)穽。
八載脫流銓,恩與萬家令。
移官瘴嶺下,親闈阻溫清。
南荒地多暑,嵐氛午猶暝。
因思古令尹,舒慘系民命。
士元都下治,汲黯辭以病。
幾欲慕伊人,去就得非輕。
雖然萬夫長,亦足觀以政。
升進(jìn)由漸階,因窮亦前定。
所以勤吏術(shù),敺民一其行。
澄清疏浚源,披攘塞邪徑。
吏手不得縱,奸豪無敢橫。
訓(xùn)染所難入,未免加笞榜。
宿黠殊欲悛,良民適相慶。
僅慰百里心,莫聳四海聽。
世人重茍且,耳目非卓敻。
庸兒難共議,寧與智者爭。
咄哉蠅蟲癡,不喜圭玉瑩。
爾舌徒揚(yáng)箕,吾心本如鏡。
質(zhì)諸古圣賢,周孔與楊孟。
當(dāng)時(shí)窮達(dá)間,猶不免譏評。
況於吾從者,得謗適為幸。
丈夫抱事業(yè),力行以待聘。
神龍潛于淵,不恥群蛙黽。
騏驥縶于野,無嫌困泥濘。
一旦亨天衢,挺身立朝廷。
禮義張國維,威福尊君柄。
接武臯夔際,致主勛華盛。
名將日月垂,功與天地并。
彼已烏足論,攄懷成笑詠。
注釋參考
澄清
澄清 (chéngqīng) 清亮;清澈 clear 池水碧綠澄清 顯示事實(shí)真相;消除混亂或模糊之處 clear up;clarify 金猴奮起千鈞棒,玉宇澄清萬里埃。——mao{1~1}澤{1*1}東《七律·和郭沫若同志》 澄清 (dèngqīng) 雜質(zhì)沉淀下來,液體變清 clarify;become clear 這小河沙石太多,需澄清后方可用來灌溉禾苗 另見疏浚
疏浚 (shūjùn) 疏通淤塞的河道、港口 dredge and deepen 為了船的吃水,港口仍在疏浚披攘
猶披靡?!段倪x·曹植<責(zé)躬詩>》:“朱旗所拂,九土披攘,玄化滂流,荒服來王。” 呂向 注:“披攘,猶披靡也。” 晉 傅玄 《秦女休行》:“灑血濺飛梁,猛氣上于云霓;仇黨失守為披攘,一市稱烈義?!?唐 杜牧 《郡齋獨(dú)酌》詩:“腥膻一掃灑,兇狠皆披攘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唐狄梁公碑》:“一朝感通,羣陰披攘?!眳⒁姟?披靡 ”。
邪徑
亦作“ 邪逕 ”。1.比正道近便的小路。《漢書·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 成帝 時(shí)謌謡又曰:‘邪徑敗良田,讒口亂善人?!?晉 皇甫謐 《高士傳·焦先》:“冬夏袒不著衣,臥不設(shè)席,又無蓐,以身親土,其體垢污,皆如泥滓。不行人間,或數(shù)日一食,行不由邪徑,目不與女子?!?清 顧圖河 《任運(yùn)》詩:“善走須得途,邪徑不可行?!?/p>
(2).比喻不正當(dāng)?shù)男袕健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子且下車,子適知邪徑之速,不慮失道之迷?!薄抖鼗妥兾募ぞS摩詰經(jīng)講經(jīng)文》:“背真原,驀邪逕,夸俊夸能頭上騁?!?明 何景明 《何子·上作》:“正道壞則邪徑成,公室衰則私門盛?!?章炳麟 《魏武帝頌》:“布貞士於周行,遏苞苴於邪徑?!?/p>
金君卿名句,南埜書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