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宗杲《偈頌一百六十首》:
水底泥牛嚼生鐵,憍梵缽提咬著舌。
海神怒把珊瑚鞭,須彌山王痛不徹。
注釋參考
海神
傳說的海中之神。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:“ 始皇 夢與海神戰(zhàn),如人狀?!?唐 劉禹錫 《和令狐相公送趙常盈煉師拜岳及天臺投龍畢卻赴京師》:“白鶴迎來天樂動,金龍擲下海神驚。”
珊瑚
珊瑚 (shānhú) 許多珊瑚蟲的骨骼聚集物,樹狀,供玩賞 coral 珊瑚,色赤,生于海,或生于山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似樹,大者高三尺余,枝格交錯,無葉,有青色者,曰瑯玕。 珊瑚在網(wǎng):比喻有才學(xué)的人都被收羅來了須彌山
(1).梵語sumeru的譯音。或譯為 須彌樓 、 修迷盧 、 蘇迷盧 等。有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安明”、“善積”諸義。原為古 印度 神話中的山名,后為佛教所采用,指一個小世界的中心。山頂為 帝釋天 所居,山腰為四天王所居。四周有七山八海、四大部洲?!夺屖弦[·界趣》:“《長阿含》并《起世因本經(jīng)》等云:四洲地心,即 須彌山 。此山有八山遶外,有大鐵圍山,周迴圍繞,并一日月晝夜回轉(zhuǎn)照四天下?!?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天咫》:“釋氏書言,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,月過,樹影入月中?!薄斗馍裱萘x》第七三回:“非銅非鐵又非鋼,曾在 須彌山 下藏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佛言須彌山》:“佛經(jīng)言 須彌山 高數(shù)萬由旬,日月繞山周行,為其峯影所蔽,遂分晝夜?!币嗍》Q“ 須彌 ”。 宋 蘇軾 《觀湖》詩之一:“ 須彌 有頂?shù)痛谷眨?兜率 無根下戴鼇?!?清 姚鼐 《題<四更山吐月圖>》詩:“環(huán)海世界中 須彌 ,光明隱蔽行兩規(guī)?!?/p>
(2).指 喜馬拉雅山 。 康有為 有《望須彌山云飛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國聞西藏又割地矣》詩。
不徹
(1).不循常道。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天命不徹,我不敢傚我友自逸?!?毛 傳:“徹,道也?!?陳奐 傳疏:“不道……不循道而行?!?/p>
(2).不盡;不完。 元 無名氏 《漁樵記》第二折:“你看我似糞土之墻朽木材,斷然是捱不徹饑寒,禁不過氣惱?!?/p>
釋宗杲名句,偈頌一百六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