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筆在幕名已重,補袞于朝官尚卑。
出自唐朝白居易《和酬鄭侍御東陽春悶放懷追越游見寄》
君得嘉魚置賓席,樂如南有嘉魚時。
勁氣森爽竹竿竦,妍文煥爛芙蓉披。
載筆在幕名已重,補袞于朝官尚卑。
一緘疏入掩谷永,三都賦成排左思。
自言拜辭主人后,離心蕩揚風前旗。
東南門館別經(jīng)歲,春眼悵望秋心悲。
[以上敘嘉魚。]
昨日嘉魚來訪我,方駕同出何所之。
樂游原頭春尚早,百舌新語聲卑卑。
日趁花忙向南拆,風吹柳急從東吹。
流年惝恍不饒我,美景鮮妍來為誰。
紅塵三條界阡陌,碧草千里鋪郊畿。
余霞斷時綺幅裂,斜云展處羅文紕。
暮鐘遠近相互動,暝鳥高下飛追隨。
酒酣將歸未能去,悵然回望天四垂。
生何足養(yǎng)嵇著論,途何足泣楊漣而。
胡不花下伴春醉,滿酌綠酒聽黃鸝。
嘉魚點頭時一嘆,聽我此言不知疲。
語終興盡各分散,東西軒騎分逶迤。
此詩勿遣閑人見,見恐與他為笑資。
白首舊寮知我者,憑君一詠向周師。
[周判官師范,蘇杭舊判官,去范字葉韻。]
注釋參考
載筆
(1).攜帶文具以記錄王事?!抖Y記·曲禮上》:“史載筆,士載言?!?鄭玄 注:“筆,謂書具之屬。” 孔穎達 疏:“史,謂國史,書録王事者。王若舉動,史必書之;王若行往,則史載書具而從之也?!?南朝 齊 謝朓 《始出尚書省》詩:“趨事辭宮闕,載筆陪旌棨?!?清 張廷璐 《恭和御制秋蒐雜ji{1-1}元韻》:“從知蒐獵關(guān)戎政,載筆還須付 馬 枚 ?!?/p>
(2).借指史官。《新唐書·褚遂良傳》:“對曰:‘守道不如守官,臣職載筆,君舉必書?!?宋 蘇軾 《賜翰林學(xué)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》:“卿學(xué)世其家,宜居載筆之地;官宿其業(yè),已奏殺青之書?!?章炳麟 《信史上》:“近古之載筆者,固未有若 遷 固 者矣?!?/p>
南 北朝 時,韻文稱文,散文稱筆。后以載筆指史傳、制疏、表奏一類文字。《梁書·任昉傳》:“ 昉 雅善屬文,尤長載筆?!?明 徐賁 《送曾伯滋赴西河將幕》詩:“知公能載筆,草檄報邊聲?!?劉師培 《論說部與文學(xué)之關(guān)系》:“然艸野載筆,黑白混淆,優(yōu)者足補史冊之遺,下者轉(zhuǎn)昧是非之實?!?/p>
補袞
(1).補救規(guī)諫帝王的過失。語本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袞職有闕,維 仲山甫 補之。” 漢 阮瑀 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(quán)》:“愿仁君及孤,虛心回意,以應(yīng)《詩》人補袞之嘆,而慎《周易》牽復(fù)之義。” 宋 司馬光 《謝門下侍郎表》:“逮事 仁皇 ,備員諫省,容逆鱗之愚直,無補袞之嘉謀?!?明 無名氏 《四賢記·義功》:“一點丹衷期補袞,半生孝道成虛局?!?/p>
(2).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。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官稱別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,今漫疏於此,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。太尉為掌武;司徒為五教;司空為空土……諫議為大坡、大諫;補闕(今司諫)為中諫,又曰補袞。”
朝官
(1).朝廷的官員。亦指中央官員?!段簳な雷诩o》:“宗及庶族,祖曾功績可紀,而無朝官,有官而才堪優(yōu)引者,隨才銓授。” 唐 韓愈 《論今年權(quán)停舉選狀》:“臣雖非朝官,月受俸錢,歲受祿粟,茍有所知,不敢不言?!?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諱》:“又某朝官諂事 蔡京 ,呼之為父,合家不許犯‘京’字?!?/p>
(2). 宋 代稱一品以下常參官員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譏謔》:“有人續(xù)其下云:‘君看 姚曄 并 梁固 ,不得朝官未可知?!蠊K於京官?!?明 柯維騏 《宋史新編·職官四》:“凡一品以下常參者,謂之朝官;祕書郎以下未常參者,謂之京官?!?/p>
白居易名句,和酬鄭侍御東陽春悶放懷追越游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