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草坡,松外采茶歌
出自元代張可久《【中呂】喜春來_鑒湖春日雁》:
鑒湖春日。
。
雁啼秋水移冰柱,蟻泛春波倒玉壺,綠楊花謝燕將雛。
人笑語,游遍賀家湖。
。
。
金華客舍。
。
落紅小雨蒼苔徑,飛絮東風(fēng)細(xì)柳營,可憐客里過清明。
不待聽,昨夜杜鵑聲。
。
。
永康驛中。
。
荷盤敲麗珠千顆,山背披云玉一蓑,半篇詩景費吟哦。
芳草坡,松外采茶歌。
。
。
春夜。
。
收云斂雨銷金帳,望月瞻星傅粉郎,歡天喜地小紅娘。
來要賞,花影過東墻。
。
注釋參考
芳草
(1).香草。 漢 班固 《西都賦》:“竹林果園,芳草甘木。郊野之富,號為近 蜀 。” 后蜀 毛熙震 《浣溪沙》詞:“花榭香紅煙景迷,滿庭芳草緑萋萋。” 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家門始終》:“萬古千愁人自老,春來依舊生芳草。”
(2).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何昔日之芳草兮,今直為此蕭艾也?!?王逸 注:“以言往日明智之士,今皆佯愚,狂惑不顧。” 宋 劉攽 《泰州玩芳亭記》:“《楚辭》曰:‘惜吾不及古之人兮,吾誰與玩此芳草?’自詩人比興,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?!?/p>
采茶歌
流行于 江西 、 湖南 、 湖北 、 廣西 、 安徽 等地的民間曲調(diào),后發(fā)展成“采茶戲”。 清 劉獻(xiàn)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舊春上元在 衡山縣 曾臥聽采茶歌,賞其音調(diào),而於辭句懵如也。”
張可久名句,【中呂】喜春來_鑒湖春日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