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哭伯姊二首》:
弟為龜湖妹制碑,伯姬舍我復(fù)何之。
今彤史筆嗟誰炳,古錦囊詩獨姊知。
起絮撒鹽才有間,燎須作粥力安施。
瀾湍石畔霜風(fēng)冷,行路無情亦涕洟。
注釋參考
制碑
撰作碑文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論贊》:“亦猶文士製碑,序終而續(xù)以銘曰;釋氏演法,義盡而宣以偈言?!?/p>
伯姬
(1). 春秋 魯宣公 之女, 宋共公 夫人,亦稱 共姬 、 恭伯姬 。 共公 死后,執(zhí)節(jié)守貞。 魯襄公 三十年, 宋 宮失火,左右勸其躲避, 伯姬 曰:“婦人之義:保傅不俱,夜不下堂……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?!彼毂环偎?。見《穀梁傳·襄公三十年》、 漢 劉向 《列女傳·宋恭伯姬》。 漢 牟融 《理惑論》:“ 豫讓 吞炭漆身, 聶政 皮面自刑, 伯姬 蹈火, 高行 截容,君子為勇而有義,不聞譏其自毀沒也?!?/p>
(2).用以代稱賢女。 宋 王安石 《寄吳氏女子》詩:“ 伯姬 不見我,乃今始七齡。家書無虛月,豈異常歸寧?”
劉克莊名句,哭伯姊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