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剎以百數(shù),息民殄千殃
出自宋代蘇頌《次韻三弟學(xué)士題七寶英師壁》:
巖居得幽勝,俗累無憂傷。
占彼鳳山腋,建茲法云堂。
宵眠一氈蒲,晝食幾稻粱。
凈眾集善緣,勇猛能自強(qiáng)。
瑞相嚴(yán)中楹,梵夾羅四旁,軒窗據(jù)蒼崖,松竹圍重岡。
不雜人世喧,更覺禪味長。
我嘗命賓友,間或攜肴觴。
中休憩丈室,遠(yuǎn)覽登上方。
念昔保城塹,屹然壯金湯。
列剎以百數(shù),息民殄千殃。
爰居盡樂土,利用無缺{左爿右斤}。
遂使吳會俗,長為禮義鄉(xiāng)。
何獨(dú)竺乾域,寶山亦清涼。
注釋參考
列剎
(1).眾寺院。 南朝 梁 王屮 《頭陀寺碑文》:“遺文間出,列剎相望?!?/p>
(2).謂托身寺剎。
百數(shù)
猶言上百個?!秴问洗呵铩ぞI》:“海上之人有好蜻者,每居海上從蜻游,蜻之至者百數(shù)而不止,前后左右盡蜻也。”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今雖亡 曹參 等百數(shù),何缺於 漢 ?” 晉 劉琨 《勸進(jìn)表》:“一角之獸、連理之木,以為休徵者,蓋有百數(shù)?!?/p>
用百來計(jì)算?!秴问洗呵铩ぴ瓉y》:“三君死,一君虜,大臣卿士之死者以百數(shù)?!薄稘h書·藝文志》:“至 元始 中,徵天下通小學(xué)者以百數(shù),各令記字於庭中?!?/p>
息民
謂使人民得到休養(yǎng)生息?!蹲髠鳌る[公七年》:“凡諸侯同盟,於是稱名,故薨則赴以名,告終,稱嗣也,以繼好息民?!?漢 賈誼 《過秦論下》:“案土息民,以待其敝?!?唐 柳宗元 《非國語下·祀》:“夫祀……自息民以下,咸無足取焉爾?!?清 魯一同 《秦論》:“ 秦 之強(qiáng)不強(qiáng)於 惠孝 之耕戰(zhàn),而強(qiáng)於 景哀 之息民?!?孫中山 《致國{1|1}民{1*1}dang員書》:“其所主張,以為今之所務(wù),惟在保境息民?!?/p>
蘇頌名句,次韻三弟學(xué)士題七寶英師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