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普信《頌古九首》:
當(dāng)時苦口曾不道,悟來靈骨方尋討。
練江寒月兩蕭蕭,浮云散盡天如掃。
注釋參考
當(dāng)時
當(dāng)時 (dāngshí) 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時 then;at that time;for the moment 當(dāng)時的形式 指過去發(fā)生某事的時候 now 蓋當(dāng)時未有雁蕩之名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 人民當(dāng)時給他重大榮譽 當(dāng)時 (dàngshí) 就在那個時刻;馬上 right;immediately;right away;at once 當(dāng)時就簽約雇用你苦口
苦口 (kǔkǒu) 反復(fù)懇切地說 earnestly;in earnest 苦口相勸 引起苦的味覺 be bitter to the taste 良藥苦口利于病不道
(1)
[unknown;unexpectedly;do not know;be contrary to one's expectation]∶不料
不道國{1|1}民{1*1}dang政府卻在十二月十八日通電各地軍政當(dāng)局文里,又加上他們“搗毀機關(guān)、阻斷交通…”的罪名。——魯迅《“友邦驚詫”論》
(2)
[outrage;immoral]∶無道
大逆不道
詳細(xì)解釋(1).無道;胡作非為?!秶Z·晉語八》:“ 秦后子 來奔…… 文子 曰:‘公子辱于弊邑,必避不道也?!?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非鞅》:“ 伍員 相 闔閭 以霸, 夫差 不道,流而殺之。” 唐 柳宗元 《封建論》:“朝拜而不道,夕斥之矣;夕受而不法,朝斥之矣。” 清 葉廷琯 《吹網(wǎng)錄·三河縣遼碑》:“駈良民如婢使,取私貨若己產(chǎn),深為不道?!?/p>
(2).刑律名?!稘h書·翟方進(jìn)傳》:“后丞相 宣 以一不道賊,請遣掾督趣司隸校尉?!?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律,殺不辜一家三人為不道?!薄短坡墒枳h·名例·十惡》:“五曰不道,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,及支解人,造畜蠱毒厭魅。” 宋 葉適 《茶陵軍減苗置寨記》:“ 蹈中 明果肅怛,右良鋤奸,捕劾 羅天錫 等罪不道以上,論如律?!?/p>
(3).不說。《后漢書·列女傳·曹世叔妻》:“擇辭而説,不道惡語?!?宋 蘇轍 《龍川別志》卷上:“ 丁謂 既逐 李公 於 衡州 ,遣中使齎詔賜之,不道所以。”
(4).猶不料。 唐 元稹 《雉媒》詩:“信君決無疑,不道君相覆,自恨飛太高,疏網(wǎng)偶然觸?!?宋 張載 《詩上堯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》之二:“人憐舊病新年減,不道新添別病深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二:“我只向 晦菴 説得他兩句説話,不道認(rèn)真的大弄起來?!?張?zhí)煲?《歡迎會》:“想當(dāng)初我們輕視你們,期在必勝,卻不道你們有如此之英雄?!?/p>
(5).猶不顧,不管。 唐 李白 《長干行》:“相迎不道遠(yuǎn),直至 長風(fēng)沙 ?!?宋 高登 《好事近》詞:“囊錐剛強出頭來,不道甚時節(jié)。” 元 楊朝英 《梧葉兒·客中聞雨》曲:“夜雨好無情,不道我愁人怕聽。”
(6).猶言不思量。 宋 陳亮 《清平樂》詞:“銀屏繡閣,不道鮫綃薄!嘶騎怱怱塵漠漠,還過夕陽村落?!?元 關(guān)漢卿 《新水令》:“十分酒十分悲怨,卻不道怎生般消遣?!?/p>
(7).猶言不奈,不堪。謂難以承受。 南唐 馮延巳 《三臺令》詞:“明月,明月,照得離人愁絶。更深影入空牀,不道帷屏夜長。長夜,長夜,夢到庭花陰下?!?宋 張元干 《虞美人》詞:“西牕一夜蕭蕭雨,夢繞中原去,覺來依舊畫樓鐘,不道木犀香撼、海山風(fēng)?!?/p>
(8).猶言不知,不覺。 唐 李白 《幽州胡馬客歌》:“雖居 燕支山 ,不道朔雪寒。” 宋 蘇軾 《洞仙歌》詞:“但屈指、西風(fēng)幾時來,又不道、流年暗中偷換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南歌子·古戍》詞:“玉帳空分壘,金笳已罷吹。東風(fēng)回首盡成非,不道興亡命也,豈人為?!?/p>
靈骨
(1).稱仙人的軀體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云山贊·陰長生》:“ 陰君 惜靈骨,珪壁詎為寳。日夜明山側(cè),果得金丹道?!?胡之驥 匯注:“《列仙傳》:‘ 陰長生 ,從 馬明生 受金液神丹,乃入 華陰山 合金液,不樂升天,但服半劑為地仙?!?/p>
(2).指悟道的先天素質(zhì)。 宋 張商英 《護(hù)fa{1|1}論》:“在僧俗中亦必宿有靈骨,負(fù)逸群超世之量者方能透徹?!?/p>
(3).指龜甲。古代用以占卜,故稱?!端囄念惥邸肪砥呶逡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大筮箴》:“無惰爾儀,靈骨有知?!?/p>
(4).指佛舍利。 明 劉績 《霏雪錄》:“舍利,按佛書云,室利羅或設(shè)利羅。此云骨身,又云靈骨,即所謂遺骨分,通名舍利光明?!?/p>
尋討
(1).尋究探討。 漢 袁紹 《與公孫瓚書》:“足下曾不尋討禍源,克心罪己?!薄侗饼R書·儒林傳·孫靈暉》:“日誦數(shù)千言,唯尋討 惠蔚 手録章疏,不求師友。” 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下:“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尋討,卻是無根本的學(xué)問。”
(2).尋找。《京本通俗小說·志誠張主管》:“養(yǎng)娘入去,只沒尋討處,不見了小夫人。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五:“此必貪我頭上珠帽,若被他掠去,須難尋討。”
釋普信名句,頌古九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舞美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