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紹曇《禪房十事戒力》:
惡鉗鎚下番身,未必鋒芒發(fā)露。
不惟斬得貓兒,也解煞佛煞祖。
注釋參考
下番
(1).謂在酒樓中當值陪侍酒客的官妓。 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酒樓》:“每庫有祗直者數(shù)人,名曰‘下番’。”
(2).指偏遠的少數(shù)民族。對上國而言。 明 于謙 《邊務疏》:“各官奏稱,比先下番使臣 馬清 、 馬云 ?!?/p>
猶下班?!短綇V記》卷四三九引《法苑珠林·李校尉》:“﹝ 李校尉 ﹞下番,辭向本州,報母此事。”《警世通言·計押番金鰻產(chǎn)禍》:“偶一日,下番在家?!?/p>
未必
未必 (wèibì) 不一定;不見得 may not;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也。——漢· 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?!濉?劉開《問說》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。 未必不過此已忘?!读凝S志異·促織》 他未必去北京鋒芒
鋒芒 (fēngmáng) 刀劍的尖端或刃部 cutting edge;spearhead 鋒芒所向 比喻才干、銳氣 talent displayed 鋒芒畢露 鋒芒逼人發(fā)露
(1).顯示;流露。 漢 王粲 《神女賦》:“稱詩表志,安氣和聲。探懷授心,發(fā)露幽情?!薄赌鲜贰そ苟葌鳌罚骸?度 於城樓上肆言駡辱 攸之 ,至自發(fā)露形體穢辱之,故 攸之 怒,改計攻城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七十:“初六是那小人欲為惡而未發(fā)露之時?!?明 黃綰 《明道編》卷二:“凡人之學,有之必欲發(fā)露,故以能默為難?!?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說“面子”》:“這類脾氣,是‘紳商’也不免發(fā)露的: 袁世凱 將要稱帝的時候,有人以列名于勸進表中為‘有面子’?!?/p>
(2).揭露?!逗鬂h書·陳忠傳》:“是以盜發(fā)之家,不敢申告,鄰舍比里,共相壓迮,或出私財,以償所亡。其大章著不可掩者,乃肯發(fā)露。” 宋 范仲淹 《再奏雪張亢》:“其 張亢 所奏二事,若未有發(fā)露,乃是自首。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通訊二》:“要救正這些,也只好先行發(fā)露各樣的劣點,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來?!?/p>
(3).指被揭露。 清 王士禛 《居易續(xù)談》:“夫 魏忠賢 者……至 崇禎 初年,罪狀發(fā)露,押往祖陵,潛行自盡,磔尸 河閒 ?!?/p>
釋紹曇名句,禪房十事戒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