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征倦馬思夷路,不下驚鷗避急流
出自宋代衛(wèi)涇《次德茂用惟直南樓韻》:
眼明仍見大江浮,貪看青山倚柂樓。
落日雞豚秋保祥,輕風(fēng)蘋蓼晚汀洲。
長征倦馬思夷路,不下驚鷗避急流。
亦有瑯玕何所贈,漫歌平子側(cè)身愁。
注釋參考
長征
(1) [expedition]∶旅行;遠(yuǎn)行
秦時(shí)明月 漢時(shí)關(guān),萬里長征人未還。—— 唐· 王昌齡《出塞》
(2) [Long March of the Chinese Workers' and Peasants' Red Army in 1934-35]∶長途出征,特指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1934—1935年由江西轉(zhuǎn)移到陜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
詳細(xì)解釋(1).遠(yuǎn)地征戍、征伐。 唐 李頎 《古意》詩:“男兒事長征,少小 幽 燕 客?!薄抖鼗颓釉~·鳳歸云徧之四》:“娉得良人為國遠(yuǎn)長征。爭名定難,未有歸程。” 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譎計(jì)》:“奇謀畫定始長征,不比前番學(xué)弄兵?!?/p>
(2).長途遠(yuǎn)行。 元 耶律鑄 《磨劍行》:“故國江山夢里行,不期今日果長征?!?明 徐禎卿 《在武昌作》詩:“不知天外雁,何事樂長征?!?陳毅 《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》詩:“時(shí)局縱談罷,舉酒祝長征。”
(3).特指 中國 工農(nóng)紅軍1934-1936年由 江西 陸續(xù)轉(zhuǎn)移到 陜北 的二萬五千里長征。 mao{1~1}澤{1*1}東 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》:“長征是歷史紀(jì)錄上的第一次,長征是宣言書,長征是宣傳隊(duì),長征是播種機(jī)?!?郭沫若 《念奴嬌·懷念周總理》詞:“五十餘年如一日,不斷長征躍進(jìn)。”
夷路
平坦的道路。 晉 潘尼 《贈河陽詩》:“逸驥騰夷路,潛龍躍洪波?!?唐 司空圖 《十會齋文》:“闢夷路於前程,遏騰波於沸鼎?!?/p>
不下
(1).不少于。 漢 晁錯(cuò) 《論貴粟疏》:“今農(nóng)夫五口之家,其服役者不下二人。” 唐 韓愈 《黃家賊事宜狀》:“自用兵已來,已經(jīng)二年,前后所奏殺獲,計(jì)不下一二萬人。” 楊朔 《亂人坑》:“八年來,單單這個(gè)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?!?/p>
(2).不亞于;不次于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補(bǔ)遺·釋道·薩王二真君之始》:“此二宮者,俱在京師兌隅,雄麗軒敞,不下宮掖?!?劉光弟 《美酒行》:“云今東省旱,不下西省荒?!?茹志鵑 《高高的白楊樹》:“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,也并不下于我。”
(3).沒有攻克。《后漢書·公孫瓚傳》:“ 紹 遣將 崔巨業(yè) 將兵數(shù)萬攻圍 故安 不下,退軍南還?!?/p>
急流
(1).湍急的水流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雜詩》之五:“ 江 介多悲風(fēng), 淮 泗 馳急流?!?南朝 宋 鮑照 《還都道中》詩之一:“急流騰飛沫,回風(fēng)起 江 濆。”
(2).謂水流疾速流動。 唐 許渾 《謝亭送別》詩:“勞歌一曲解行舟,紅葉青山水急流?!?/p>
(3).比喻官場中復(fù)雜的斗爭。 宋 孫光憲 《北夢瑣言》卷三:“﹝ 劉瞻 ﹞孤貧有藝,雖登科第,不預(yù)急流?!?元 楊暹 《劉行首》第四折:“恁莫癡,爭似 張良 會歸,急流中身先退?!?清 杜濬 《肥水先生忽有居》詩:“急流未必從君退,且喜歸懷有定蹤。”參見“ 急流勇退 ”。
衛(wèi)涇名句,次德茂用惟直南樓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