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知謝事歸懸車,食可無肉寒須襦
出自宋代趙蕃《曾季明經過相見聞壽岡先生掛冠之報且承動靜》:
夫子文章何所如,高處直命騷為奴。
世人共誦詞人賦,不道雕蟲羞壯夫。
兒時聞公薌林社,既見則喜已白須。
公亦與我自言志,笑謂此客向來無。
昨傳得官隸王都,且復將試齊相壺。
岐江嚴湍浪饒舌,愛公愿公吾道扶。
今知謝事歸懸車,食可無肉寒須襦。
再三問公近起居,復道今腴非昔癯。
君今好去相與娛,馬牛寧得加我呼。
絕代幽居在空谷,市門三五方當壚。
注釋參考
謝事
(1).辭職;免除俗事。 宋 蘇轍 《贈致仕王景純寺丞》詩:“ 潛山 隱君七十四,紺瞳緑髮方謝事?!?明 唐順之 《書錢遇齋高尚卷》:“予自為編修罷歸,是時,邑中士大夫謝事而居者十數(shù)人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五五回:“ 探春 和 李紈 暫難謝事?!?/p>
(2).謂去世。 清 沉起鳳 《諧鐸·鬼婦持家》:“婦慨然曰:‘人一朝謝事,百凡都聽諸后人?!?/p>
懸車
(1).形容險阻。 唐 杜甫 《提封》詩:“借問懸車守,何如儉德臨?!?仇兆鰲 注:“即所謂在德不在險?!眳⒁姟?懸車束馬 ”。
(2).古代記時的名稱。指黃昏前一段時間?!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纷鳌翱h車”。 三國 魏 繆襲 《挽歌詩》:“白日入 虞淵 ,懸車息駟馬?!?明 何景明 《古冢賦》:“哀懸車之莫察兮,怨脩夜之不晨?!?/p>
(3).致仕。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,廢車不用,故云。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致仕》:“臣年七十懸車致仕者,臣以執(zhí)事趨走為職,七十陽道極,耳目不聰明,跂踦之屬,是以退老去避賢者……懸車,示不用也?!薄杜f唐書·李百藥傳》:“及懸車告老,怡然自得。” 清 方文 《蕭先生六十》詩:“華簪曾佐大長秋,六十懸車未白頭?!?/p>
(4).借指七十歲?!吨軙ろf孝寬傳》:“ 孝寬 每以年迫懸車,屢請致仕?!?/p>
(5).指隱居不仕?!逗鬂h書·陳寔傳》:“時三公每缺,議者歸之,累見徵命,遂不起,閉門懸車,棲遲養(yǎng)老。” 清 施閏章 《送孫豹人舍人歸揚州序》:“士不充詘於富貴,不隕穫於貧賤,雖有蒲輪之徵,不改懸車之素,可謂皭然無忝處士者也?!?/p>
趙蕃名句,曾季明經過相見聞壽岡先生掛冠之報且承動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