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南北朝鮑照《代出自薊北門行》:
羽檄起邊亭,烽火入咸陽。
征騎屯廣武,分兵救朔方。
嚴(yán)秋筋竿勁,虜陣精且強。
天子按劍怒,使者遙相望。
雁行緣石徑,魚貫度飛梁。
簫鼓流漢思,旌甲被胡霜。
疾風(fēng)沖塞起,沙礫自飄揚。
馬毛縮如猬,角弓不可張。
時危見臣節(jié),世亂識忠良。
投軀報明主,身死為國殤。
注釋參考
雁行
雁行 (yànháng) 飛雁的行列 goose fly in formation 并行或走在前頭。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,借指兄弟 out in order 兩驂雁行。——《詩·鄭風(fēng)·大叔于田》 我書比鐘繇,當(dāng)抗行;比 張芝草,猶當(dāng)雁行也?!稌x書·王羲之傳》 雁行有序?!疬t《與陳伯之書》緣石
砌筑在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的長條形石塊或混凝土塊,用以保護(hù)人行道并使車行道的路邊水流通暢。
魚貫
魚貫 (yúguàn) 形容前后接連著,像魚群游動一樣 one follows the other;in single file 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,攀木掛樹,魚貫而進(jìn)?!度龂萘x》飛梁
凌空飛架的橋。 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晉水》:“水側(cè)有涼堂,結(jié)飛梁于水上?!?明 李夢明 《玄明宮行》:“前矻石柱雙蟠龍,飛梁逶迤三彩虹?!?/p>
鮑照名句,代出自薊北門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