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樓鑰《大梅山》:
此山名大梅,驅(qū)車入山麓。
試問山中人,山名竟誰屬。
禪家開道場,為說梅子熟。
仙家指為巖,曾此隱梅福。
或云古有梅,其大蔽山谷。
至今二梅梁,靈響皆其族。
他山抗驚湍,禹祠橫殿屋。
三者尚誰憑,禪師有遺躅。
余皆不可辨,安得究圖錄。
但愛山又山,喬林間修竹。
注釋參考
驅(qū)車
驅(qū)車 (qūchē) 乘車或駕車 drive 驅(qū)車來到國賓館,首相已在迎門口迎候入山
(1).進入山里?!妒酚洝ね馄菔兰摇罚骸?少君 年四五歲時,家貧……為其主人入山作炭?!?宋 蘇軾 《與林天和長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還,即日想已還治。起居佳否?往來衝冒,然勝游計不為勞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二○回:“又大興土木,作 昭明宮 ,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。”
(2).指隱居?!度龂尽な裰尽は戎鱾鳌贰斑w 觀 為別駕從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袁暐 《獻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 ,吾當(dāng)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?!?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潛體》詩之十四:“入山燒黃白,一旦化為灰。” 許杰 《<文藝批評與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還生活在人類社會里,也并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?!?/p>
樓鑰名句,大梅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