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教得重興,因師說大乘。
出自唐朝劉得仁《送智玄首座歸蜀中舊山》
像教得重興,因師說大乘。從來悟明主,今去證高僧。
蜀國煙霞異,靈山水月澄。鄉(xiāng)閭諸善友,喜似見南能。
注釋參考
像教
即像法。亦泛指佛法。 唐 劉得仁 《送智玄首座歸蜀中舊山》詩:“像教得重興,因師説大乘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道人靈一》:“至 唐 累朝,雅道大振,古風(fēng)再作,卒皆崇衷像教,駐念津梁,龍象相望,金碧交映?!?/p>
師說
老師傳授的說法?!度龂尽侵尽な扣苽鳌罚骸肮偈滦¢牐m玩習(xí)書傳,《春秋左氏傳》尤簡練精微,吾數(shù)以咨問傳中諸疑,皆有師説,意思甚密?!薄端鍟そ?jīng)籍志一》:“至 隋 , 孔 鄭 并行,而 鄭 氏甚微。自餘所存,無復(fù)師説?!?明 唐順之 《葉包庵先生壽序》:“自是諸生各自名其師説而固守之,終其身不敢變一字一句,以為家法。”
大乘
梵文Mahāyāna(摩訶衍那)的意譯。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別。在 印度 經(jīng)歷了中觀學(xué)派、瑜伽行派和密教這三個發(fā)展時期。北傳 中國 以后,又有所發(fā)展?!按蟪恕睆娬{(diào)利他,普度一切眾生,提倡以“六度”為主的“菩薩行”,如發(fā)大心者所乘的大車,故名“大乘”?!斗ㄈA經(jīng)·譬喻品》:“初説三乘引導(dǎo)眾生,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脫之?!?唐 張祜 《題畫僧》詩之二:“終年不語看如意,似證禪心入大乘?!?蘇曼殊 《遁跡記》:“大乘,正理也。宜改先執(zhí),務(wù)從圣旨。”
劉得仁名句,送智玄首座歸蜀中舊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