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從烏石山前轉(zhuǎn),人在斜川岸上行
出自宋代釋正覺《斜川道上望廬山三絕》:
水從烏石山前轉(zhuǎn),人在斜川岸上行。
寂漠柴桑古祠下,我來無酒酹淵明。
注釋參考
石山
(1).巖石積成的山?!对姟ぶ苣稀ぞ矶贰摆毂顺^矣” 毛 傳:“石山戴土曰砠?!?宋 郭熙 《林泉高致·畫訣》:“土山戴石,林木瘦聳。石山戴土,林木肥茂?!?/p>
(2).傳說中的山名?!渡胶=?jīng)·北山經(jīng)》:“又北三百里,曰 石山 ,多藏金玉?!?/p>
(3).狀如山石的花紋。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:“犀象珠玉,虎魄瑇瑁;石山隱飾,金銀錯鏤,窮極麗靡,轉(zhuǎn)相夸咤?!?李賢 注:“山石謂隱起為山石之文也?!?/p>
前轉(zhuǎn)
方言。上次。《海上花列傳》第二四回:“就是前轉(zhuǎn)為仔銀水煙筒, 雙玉 教客人去買仔一隻?!?/p>
斜川
(1).古地名。在 江西省 星子 、 都昌 二縣縣境。瀕 鄱陽湖 ,風(fēng)景秀麗, 晉 陶潛 曾游于此,作《游斜川》詩并序。 宋 張炎 《風(fēng)入松·岫云》詞:“記得 晉 人歸去,御風(fēng)飛過 斜川 。” 宋 劉過 《行香子·山水扇面》詞:“何人村墅,若個林泉。恰似 欹湖 ,似 枋口 ,似 斜川 。”
(2).古地名。泛指游覽勝地。 宋 張炎 《高陽臺·西湖春感》詞:“當(dāng)年燕子知何處,但苔深韋曲,草暗斜川?!?/p>
(3).古地名。在 河南省 郟縣 境, 宋 蘇軾 子 蘇過 的居所名。 蘇過 移家 潁昌 ,營湖yin{1~1}水竹數(shù)畝,名為 小斜川 ,自號 斜川居士 ,并名其所著曰《斜川集》。
上行
(1).上升?!兑住ぶt》:“天道下濟(jì)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?!?漢 王褒 《九懷·通路》:“乘虬兮登陽,載象兮上行?!?宋 袁燮 《資政殿大學(xué)士贈少師樓公行狀》:“陛xia{1|1}體天之下濟(jì),羣臣以卑而上行,歡欣交通,而后天下可為也。”
(2).謂君上的行事。《史記·樂書》“移風(fēng)易俗,天下皆寧” 唐 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上行謂之風(fēng),下習(xí)謂之俗。”《新唐書·陸贄傳》:“上行則下從之,上施則下報之,若景附形,若響應(yīng)聲?!?/p>
(3).指上級的指示或命令?!端问贰べZ昌朝傳》:“甲可乙否,上行下戾,主將不專號令,故動則必敗。”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け<住な赜仍罚骸敖穹钌闲?,小民不敢不遵?!?/p>
(4).官府文書由下級致上級稱上行?!肚鍟洹ざY部五·儀制清吏司》:“凡官文書,上行,下行,平行,各別其制?!?/p>
(5).從下游向上游行駛。如:船舶之從 上海 駛往 武漢 者稱為上行船。
(6).我國鐵路部門規(guī)定,列車在干線上朝著首都方向行駛,在支線上朝著連接干線的車站行駛,皆謂之“上行”。上行列車編號用偶數(shù),如:14次,82次,104次等。
尊位?!稘h書·霍光傳》:“於是殺牛置酒,謝其鄰人,灼爛者在於上行,餘各以功次坐,而不祿言曲突者?!?/p>
(1).上市進(jìn)貨?!豆沤裥≌f·史弘肇龍虎君臣會》:“ 史弘肇 道:‘……那里去偷隻狗子,把來打殺了,煮熟去賣,卻不須去上行?!薄毒劳ㄑ浴とf秀娘仇報山亭兒》:“ 合哥 ,你只管躲懶,沒箇長進(jìn),今日也好去上行些箇‘山亭兒’來賣。”
(2).謂從業(yè)。行,指行業(yè)。《醒世恒言·賣油郎獨占花魁》:“ 九媽 要哄她上行,連聲招許多不是, 美娘 只不開口?!卑矗酥竕i{1*1}院接客。
釋正覺名句,斜川道上望廬山三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