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同《無為山寺》:
一絙危磴繞崢嶸,上徹幽深入化城。
煙外川原誰繡畫,云中樓閣自陰晴。
老僧高論都無者,古佛真身宛若生。
聞道軍持新呪水,愿傾涓滴灑塵纓。
注釋參考
老僧
(1).年老的和尚。 唐 韓愈 《與孟簡尚書書》:“ 潮州 時,有一老僧號 大顛 ,頗聰明,識道理?!?宋 陸游 《夏夜泛舟書所見》詩:“山房猶復畏炎蒸,長掩柴門媿老僧?!?清 鄭燮 《題畫蘭二十一則》之七:“昔游 天目山 ,與老僧坐密室中,聞幽蘭香,不知所出。”
(2).老和尚自稱。《警世通言·宋小官團圓破氈笠》:“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,愿投宅上為兒,以報蓋棺之德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回:“居士,你但放心,説兇得吉。你若果有山高水低,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?!?/p>
高論
高論 (gāolùn) 敬辭,見解獨到不同凡響的議論 enlightening remarks 釋之既朝畢,因前言便宜事。 文帝曰:“卑之,毋甚高論,令今可施行也?!妒酚洝堘屩袀鳌?h3>都無倘無,若無。 宋 辛棄疾 《鷓鴣天·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》詞:“晚歲躬耕不怨貧,隻雞斗酒聚比隣。都無 晉 宋 之間事,自是 羲皇 以上人。” 鄧廣銘 箋注:“‘都無’當作‘倘無’解。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,卒於 劉宋 初年。其時內(nèi)多篡弒之禍,而北方則先后分處於 十六國 統(tǒng)治下……故 稼軒 作此設詞,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,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?!?/p>
古佛
(1).歷史年代久遠的佛像。 宋 朱熹 《題九日山石佛院亂峰軒》詩之一:“因依古佛居,結屋寒林杪?!?清 袁枚 《普陀寺》詩:“古佛坐無言,流泉代作語?!?/p>
(2).佛教語。指過去的佛?!段鍩魰ぃ计叻穑拘颉罚骸肮欧饝溃倸v無窮,不可以周知而悉數(shù)也?!?/p>
真身
真身 (zhēnshēn) 神仙或佛祖的本體、正身(迷信) the real body of God or Buddha宛若
宛若 (wǎnruò) 宛如;仿佛 as if 那棵榕樹枝葉繁茂,宛若巨大的綠傘文同名句,無為山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