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馮浩《送程給事知越州》:
前歲虎符才罷府,此時龍節(jié)復行臺。
江湖遠地雖勞力,大紫中楹正擇才。
召伯甘棠歌舊治,并州竹馬喜重來。
莫將華發(fā)嗟寒素,會見青云道路開。
注釋參考
前歲
(1).前年?!赌鲜贰ず箦鷤魃稀に涡⑽湔崖诽蟆罚骸?泰始 四年夏,詔有司曰:‘ 崇憲 昭太后 脩寧陵 地, 大明 之世,久所考卜。前歲遭諸蕃之難,禮從權宜,未暇營改,而塋隧之所,山原卑陋,可式遵舊典,以禮改創(chuàng)?!卑矗?路太后 卒于 泰始 二年。
(2).去年。 唐 韓愈 《祭湘君夫人文》:“前歲之春, 愈 以罪犯,黜守 潮州 ?!卑矗?韓愈 于 元和 十四年貶 潮州 ,十五年作此文。
(3).前幾年。 唐 白居易 《花前嘆》詩:“前歲花前五十二,今年花前五十五?!?/p>
虎符
虎符 (hǔfú) 古代軍中印信。銅質虎形,左、右兩半,朝廷存右半,統(tǒng)帥持左半,作調動軍隊時用 a tiger-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則得虎符?!妒酚洝の汗恿袀鳌?佩虎符坐皋比者?!鳌?劉基《賣柑者言》此時
這時候?!逗鬂h書·劉玄傳》:“﹝ 韓夫人 ﹞輒怒曰:‘帝方對我飲,正用此時持事來乎!’”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記》:“別有幽愁暗恨生,此時無聲勝有聲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四三回:“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?!?/p>
龍節(jié)
(1).龍形符節(jié)?!吨芏Y·地官·掌節(jié)》:“凡邦國之使節(jié),山國用虎節(jié),土國用人節(jié),澤國用龍節(jié)。” 鄭玄 注:“澤多龍,以金為節(jié),鑄象焉?!?/p>
(2).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節(jié)。 唐 王維 《平戎辭》:“卷旆生風喜氣新,早持龍節(jié)靜邊塵。” 宋 蘇軾 《表忠硯碑》:“金券玉冊,虎符龍節(jié)?!?明 宋濂 《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》:“倬彼 李公 ,實涖東 浙 ?;⒎突停б札埞?jié)。導宣皇靈,德柔威刷?!?清 朱彝尊 《送少詹王先生代祀南?!吩姡骸跋壬鷥Χ苏нw秩,誕持龍節(jié)臨百蠻?!?/p>
(3).竹節(jié)。亦借指竹。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十三引 吳維鶚 《題盆中飛白竹》詩:“細細分龍節(jié),輕輕洗玉肌,生來鳳尾貴,不怕雀頭癡?!?/p>
行臺
(1).臺省在外者稱行臺。 魏 晉 始有之,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, 北朝 后期,稱尚書大行臺,設置官屬無異于中央,自成行政系統(tǒng)。 唐 貞觀 以后漸廢。 金 、 元 時,因轄境遼闊,又按中央制度分設于各地區(qū),有行中書省(行省),行樞密院(行院),行御史臺(行臺),分別執(zhí)掌行政,軍事及監(jiān)察權。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。
(2).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。 宋 黃庭堅 《送顧子敦赴河東》詩之三:“攬轡都城風露秋,行臺無妾護衣篝?!薄豆賵霈F(xiàn)形記》第十八回:“其時城內早經預備,把個總督行臺,做了欽差行轅。”
(3).客寓,旅館。 蘇曼殊 《答柳亞子書》:“ 桐 兄前日抵 申 ,同寓行臺,今擬明日同作 蘇臺 之游?!?/p>
(4).臨時設立的戲臺?!都t樓夢》第八五回:“這日一早, 王子勝 和親戚家已送過一班戲來,就在 賈母 正廳前,搭起行臺?!?/p>
馮浩名句,送程給事知越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