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吳審知》:
去年別君重九日,君時痁作臥一室。
許我為我一入山,人事好乖言竟食。
一官我落江之西,每附書來必以詩。
宣心寫妙無不盡,知君不累寒與饑。
念君見君何由得,江西水深波浪闊。
無何奄忽室人喪,系舟復(fù)在南山側(cè)。
君來見我顏色好,不但文章能合道。
信知木潤山有輝,盎背晬然眸子瞭。
向來子所未見書,向我誦讀如貫珠。
有時舉問不知對,汗為浹背口輒呿。
嗟我忝惟十年長,學(xué)業(yè)無功時既往。
羨渠松柏拱把姿,絕勝樗櫟高尋丈。
一官羈我端何為,投劾歸來亦未遲。
豈惟問字當(dāng)載酒,儻復(fù)借書仍一癡。
注釋參考
何為
為什么,何故?!秶Z·魯語下》:“今王死,其名未改,其眾未敗,何為還?” 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(xùn)·歸心》:“江河百谷,從何處生?東流到海,何為不溢?” 唐 韓愈 《琴操·履霜操》:“兒罪當(dāng)笞,逐兒何為?” 清 侯方域 《壯悔堂記》:“余向?yàn)樘?,讀書其中,名之曰‘雜庸’?;蛟唬骸?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,身自滌器,與庸保雜作。子何為其然?’”
(1).干什么,做什么。用于詢問?!逗鬂h書·齊武王縯傳》:“﹝ 劉稷 ﹞聞 更始 立,怒曰:‘本起兵圖大事者, 伯升 兄弟也,今 更始 何為者邪?’” 唐 韓愈 《汴泗交流贈張仆射》詩:“新秋朝涼未見日,公早結(jié)束來何為?” 明 馮夢龍 《智囊補(bǔ)·上智·子產(chǎn)》:“ 子產(chǎn)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…… 太叔 曰:‘ 公孫 何為?’ 子產(chǎn) 曰:‘説也。’”
(2).是什么?!逗鬂h書·何進(jìn)傳》:“大將軍稱疾不臨喪,不送葬,今欻入省,此意何為?” 唐 徐夤 《人事》詩:“平生生計何為者?三逕蒼苔十畝田?!?/p>
投劾
呈遞彈劾自己的狀文。古代棄官的一種方式?!稏|觀漢記·崔篆傳》:“‘吾聞伐國不問仁人,戰(zhàn)陣不訪儒士,此舉奚至哉?’遂投劾歸?!薄逗鬂h書·周燮黃憲等傳序》:“﹝ 仲叔 ﹞遂辭出,投劾而去?!?李賢 注:“自投其劾狀而去也?!?宋 蘇軾 《自金山放船至焦山》詩:“行當(dāng)投劾謝簪組,為我佳處留茅庵?!?清 王鵬運(yùn) 《<彊村詞>序》:“會庚子之變,依翁以居者彌歲,相對咄咄,倚茲事度日,意似稍稍有所領(lǐng)受,而翁則翩然投劾去。”
歸來
歸來 (guīlái) 返回原來的地方 return 昨日入城市,歸來淚滿巾。——宋· 張俞《蠶婦》 去時里正與裹頭,歸來頭白還戍邊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車行》趙蕃名句,吳審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