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劉禹錫《桃源行》:
漁舟何招招,浮在武陵水。
拖綸擲餌信流去,誤入桃源行數(shù)里。
清源尋盡花綿綿,踏花覓徑至洞前。
洞門蒼黑煙霧生,暗行數(shù)步逢虛明。
俗人毛骨驚仙子,爭來致詞何至此。
須臾皆破冰雪顏,笑言委曲問人間。
因嗟隱身來種玉,不知人世如風(fēng)燭。
筵羞石髓勸客餐,燈爇松脂留客宿。
雞聲犬聲遙相聞,曉色蔥籠開五云。
漁人振衣起出戶,滿庭無路花紛紛。
翻然恐失鄉(xiāng)縣處,一息不肯桃源住。
桃花滿溪水似鏡,塵心如垢洗不去。
仙家一出尋無蹤,至今流水山重重。
注釋參考
清源
亦作“ 清原 ”。1.清理本源。謂從根本上加以整頓?!稘h書·刑法志》:“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,刪定律令,籑二百章,以應(yīng)大辟?!?清 林則徐 《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》:“第既經(jīng)開動,其為畏憚可知,亟應(yīng)宣示天威,乘勢盡行驅(qū)逐,以為清源之計。”
(2).清澈的水源?!冻o·遠游》:“軼迅風(fēng)於清源兮,從 顓頊 乎增冰。” 蔣驥 注:“清源,水源。謂 北海 也?!薄逗鬂h書·張衡傳》:“旦余沐於清原兮,晞余髮於朝陽?!?唐 賈島 《南池》詩:“蕭條微雨絶,荒岸抱清源。”
綿綿
綿綿 (miánmián) 微細;連續(xù)不斷的樣子 continuous;unbroken 秋雨綿綿踏花
亦作“?;ā?。1.踏青,游春。 五代 譚用之 《寄閻記室》詩:“鼇逐玉蟾攀桂上,馬隨青帝踏花歸?!?宋 劉過 《祝英臺近·同妓游帥司東園》詞:“晚來約住青驄,蹋花歸去,亂紅碎,一庭風(fēng)月。” 明 湯顯祖 《送牛光山暫歸涇陽》詩:“獻歲客殘同署曉,兼春人憶踏花時?!?唐弢 《創(chuàng)作漫談·不做落第秀才》:“有一次,出的畫題是‘踏花歸去馬蹄香’,‘踏花’只是游春的意思,這一點容易畫……惟有‘香’是抽象的東西,很難從畫面上表現(xiàn)。”
(2).佛經(jīng)故事:昔有 南窟仙人 ,見鹿產(chǎn)一女,即取歸撫養(yǎng),長大成人,惟腳似鹿,是為鹿女。一日,因洞中火熄,命鹿女往 北窟仙人 處取火。 北窟仙人 見鹿女行處步跡皆有蓮花,因與鹿女言:繞我舍七匝,當(dāng)與汝火。鹿女如其所言,遂取火而去。參閱《雜識藏經(jīng)》卷二《鹿女夫人》。后因以“踏花”謂鹿女步行,足跡狀如蓮花。 唐 王維 《游感化寺》詩:“雁王銜果獻,鹿女踏花行?!?/p>
劉禹錫名句,桃源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