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道昌《頌古五十七首》:
趁水泛船,隨泥作佛。
船行佛成,水泥不物。
有拄杖兮與拄杖,船中輕蕩槳。
無拄杖兮奪拄杖,佛面巧出相。
好手芭蕉眼不開,塞壑填溝何處來。
注釋參考
拄杖
(1).執(zhí)持。 三國 魏 曹操 《陌上?!罚骸笆持ビⅲ嬽啡?,拄杖桂枝佩秋蘭?!?/p>
(2).支撐著拐杖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 韓康伯 病,拄杖前庭消搖?!?宋 蘇軾 《次韻參寥寄少游》:“當年步月來幽谷,拄杖穿云冒夕煙?!?/p>
(3).手杖,拐杖。 唐 錢起 《題延州圣僧穴》詩:“四時樹長書經(jīng)葉,萬歲巖懸拄杖籐?!?宋 陸游 《晚步江上》詩:“高柳陰中扶拄杖,平沙穩(wěn)處據(jù)胡牀?!?明 馬愈 《馬氏日抄·憨皮袋》:“乃 貫休 所畫 彌勒佛 像,橫一拄杖挑皮袋於背,腰間曳一蕉扇。” 魯迅 《故事新編·理水》:“‘ 禹 來治水,一定不成功,如果他是 鯀 的兒子的話,’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?!?/p>
佛面
(1).指佛像面部?!短綇V記》卷一一六引《冥祥記》:“ 唐 貞觀 二十年,征 龜茲 。有 薛孤訓 者,為行軍倉曹,軍及屠 龜茲 后,乃於精舍剝佛面金?!薄端疂G傳》第八三回:“那軍校道:‘皇帝賜俺一瓶酒,一斤肉,你都尅減了。不是我們爭嘴,堪恨你這廝們無道理,佛面上去刮金?!?清 翟灝 《通俗編·釋道》:“《涌幢小品》:諺云:‘佛面上刮金’,陋之也?!?/p>
(2).佛的面子,佛的情面。 元 宋元懷 《拊掌錄》:“ 趙閲道 罷政閒居,每見僧,接之甚恭。一日士人以書贄見,公讀之終卷,正色謂士人曰:‘朝廷有學校,有科舉,何不勉以卒業(yè)?’……后再往,門下人不為通。士人謂閽者曰:‘參政便直得如此敬重和尚?’閽者曰:‘尋常來見諸僧,亦只是平平人,但相公道是重他袈裟?!咳诵υ唬骸疫@領(lǐng)白襴直是不直錢財?’閽者曰:‘也半看佛面?!咳嗽唬骸禽z不得些少來看 孔夫子 面。’人傳以為笑?!薄豆賵霈F(xiàn)形記》第二回:“這個人是你 王公公 薦來的,僧來看佛面,不可輕慢于他?!?/p>
出相
(1).產(chǎn)生宰相。 南朝 梁 虞羲 《敬贈蕭咨議》詩之三:“相門出相,德門有德?!?唐 李商隱 《偶成轉(zhuǎn)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》:“收旗臥鼓相天子,相門出相光青史?!眳⒁姟?出將 ”。
(2).出任為宰相。 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十一:“一日出相天下,則功被社稷,澤及生靈?!?/p>
(3).出丑的樣子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“何不配與他了,也完了一件事,省得他做出許多饞勞喉急出相。”參見“ 出洋相 ”。
(4).有的書籍,書頁上面是插圖,下面是文字,謂之“出相”。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連環(huán)圖畫瑣談》:“ 宋 元 小說,有的是每頁上圖下說,卻至今還有存留,就是所謂‘出相’; 明 清 以來,有卷頭只畫書中人物的,稱為‘繡像’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<死魂靈百圖>小引》:“知道和 中國 向來的‘出相’或‘繡像’有怎樣的不同,或者能有可以取法之處。”
(5).舊時買妾買婢,由媒人帶給買主看看,謂之“出相”。
釋道昌名句,頌古五十七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猴子拳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