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孫復《諭學》:
冥觀天地何云為,茫茫萬物爭蕃滋。
羽毛鱗介各異趣,披攘攫搏紛相隨。
人亦其間一物爾,餓食渴飲無休時。
茍非道義充其腹,何異鳥獸安須眉。
人生在學勤始至,不勤求至無由期。
孟軻荀卿揚雄氏,當時未必皆生知。
因其鑽仰久不已,遂入圣域爭先馳。
既學便當窮遠大,勿事聲病淫哇辭。
斯文下衰吁已久,勉思駕說扶顛危。
擊喑敺聾明大道,身與姬孔為藩籬。
是非豐顇若不學,慎無空使精神疲。
注釋參考
孟軻
孟軻 (Mèng Kē) (約前372——前 289) 戰(zhàn)國時期思想家、教育家。字子輿,鄒(今山東鄒縣)人。受業(yè)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。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,封建時代被尊為“亞圣”,又與孔子并稱“孔孟”。曾游歷齊、宋、滕、魏等國。孟子則宣揚“仁義”,主張實行“仁政”、“王道”,與弟子著書七篇261章,即《孟子》。主張“省刑罰,薄賦斂”,使民有“恒產(chǎn)”,能安居樂業(yè),并主張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,勸告統(tǒng)治者要“與民同樂”,反對虐政害民?!睹献印肥侨寮业慕?jīng)典著作之一,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Meng ke荀卿
即 荀況 。 戰(zhàn)國 趙 人,世稱 荀卿 。 漢 時謂之 孫卿 。曾在 齊 ,游學 稷下 ,三為祭酒。去 齊 至 楚 , 春申君 任以 蘭陵 令。晚年專事著述,終老 蘭陵 。學宗儒術而言性惡,謂須恃禮義以矯其枉,乃得從善。 戰(zhàn)國 末著名政治家 韓非 、 李斯 ,曾師事其門。經(jīng)學辭賦,對后世殊多影響。今傳《荀子》十二卷三十二篇?!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骸?荀卿 , 趙 人,年五十始來游學於 齊 …… 齊襄王 時而 荀卿 最為老師?!?司馬貞 索隱:“名 況 ,卿者,時人相尊而號為卿也。仕 齊 為祭酒,仕 楚 為 蘭陵 令。后亦謂之 孫卿 者,避 宣帝 諱也。”
揚雄
揚雄(前53-后18) : 一作“楊雄”。西漢文學家、哲學家、語言學家。字子云,蜀郡成都(今屬四川)人。漢成帝時為給事黃門郎。王莽稱帝后,任太中大夫。早年以辭賦聞名,有《甘泉賦》、《長楊賦》等名篇。晚年研究哲學,仿《論語》和《易經(jīng)》作《法言》和《太玄》。另有研究語言學的《方言》和吹捧王莽的《劇秦美新》等。明人輯有《揚侍郎集》。當時
當時 (dāngshí) 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時 then;at that time;for the moment 當時的形式 指過去發(fā)生某事的時候 now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?!巍?沈括《夢溪筆談》 人民當時給他重大榮譽 當時 (dàngshí) 就在那個時刻;馬上 right;immediately;right away;at once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未必
未必 (wèibì) 不一定;不見得 may not;not necessarily 未必有其實也?!獫h· 王充《論衡·訂鬼篇》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。 未必不過此已忘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 他未必去北京生知
謂不待學而知之。語本《論語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上也。”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勖學》:“人理之曠,道德之遠,陰陽之變,鬼神之情,緬邈玄奧,誠難生知。” 宋 王禹偁 《神童劉少逸與時賢聯(lián)句》詩序:“生性如生知,辭如老成,一聯(lián)一詠,令人振驚?!?明 宋濂 《新刻<楞伽經(jīng)>序》:“經(jīng)凡一百五十一品,茲所存者,特其一爾,其言幽眇精深……欽惟皇上以生知之圣,一觀輒悟?!?/p>
孫復名句,諭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