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頌《再和三篇》:
莫嘆潛鱗久在池,已喧才譽(yù)滿朝知。
雄辭自可吞云夢,博識(shí)應(yīng)能對仲師。
榮辱早諳真采選,競謙不校古儒棋。
使還即見金門召,況有中和樂職詩。
注釋參考
榮辱
榮辱 (róngrǔ) 榮耀和恥辱 glory and dishonor 榮辱與共 衣食足而知榮辱?!妒酚洝へ浿沉袀餍颉?h3>采選古代的一種游戲。類似后來的選官圖、升官圖。 宋 徐度 《卻掃編》卷下:“彩選格起於 唐 李邰 。本朝踵之者,有 趙明遠(yuǎn) 、 尹師魯 。 元豐 官制行,有 宋保國 。皆取一時(shí)官制為之。至 劉貢父 獨(dú)因其法,取 西漢 官秩陞黜次第為之,又取本傳所以陞黜之語注其下。局終,遂可類次其語為一傳。博戲中最為雅馴?!?宋 李清照 《<打馬圖>序》:“大小象戲、弈棋,又惟可容二人。獨(dú)采選、打馬,特為閨房雅戲。嘗恨采選叢繁,勞于檢閲,故能通者少,難遇勍敵?!?/p>
不校
不計(jì)較?!墩撜Z·泰伯》:“有若無,實(shí)若虛,犯而不校?!?邢昺 疏:“校,報(bào)也?!?唐 韓愈 《和侯協(xié)律詠筍》詩:“短長終不校,先后竟誰論?” 章炳麟 《蘄黃母銘》:“母一意教 侃 ( 黃侃 ),忍訽不校?!?/p>
儒棋
古代棋類之一,行于 北魏 。 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二·象經(jīng)》:“ 后魏 侍中游藝,肇制儒棋。其名智一、禮二、仁三、義四、信五、善六、敬七、德八、忠九、順十。以投子二,視彩而行。蓋其制類於握槊打馬,而其義類於 周武 《象經(jīng)》,皆以退讓為節(jié),不先鬭爭。今俱泯弗傳?!?/p>
蘇頌名句,再和三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