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丘處機《木蘭花慢》
嘆靈源曠代,本無極,信優(yōu)游。自樸散形生,銷磨混沌,落入行囚。**四方宛轉,向迷津、大??嘌土?。法界群情擾擾,夢魂千古悠悠。淪流。販骨如山,知何日,是程頭。好鍛煉真空,三光慧照萬劫云收。終須舍身┾命,更惜頭護面同時休。裂碎中間一點,便超得岸神舟。
注釋參考
舍身
(1).佛教徒為宣揚佛法,或為布施寺院,自作苦行,謂之“捨身”。六朝時此風最盛。《梁書·武帝紀下》:“ 大通 元年……三月辛未,輿駕幸 同泰寺 捨身?!薄端鍟の逍兄旧稀罚骸笆菚r帝崇尚佛道……數(shù)詣 同泰寺 ,捨身為奴,令王公已下贖之。” 宋 陶穀 《清異錄·圓通居士》:“比丘 海光 住 廬山 石虎菴 ,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,言捨身為菴中供養(yǎng)具。” 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城隍出巡》:“出巡之時,皆以八人肩輿,舁藤像而行。有捨身為馬僮者,有捨身為打扇者?!?/p>
(2).犧牲自己。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秉操》:“我 魚惠蘭 ,只為姊妹情深,捨身相代。”
本指佛教徒犧牲自己的肉體,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。后亦用于為國家、人民和正義事業(yè)而犧牲自己。 陳去病 《輯<陸沉叢書>初集竟題首》詩:“誓死肯從窮髮國,舍身齊上斷頭臺?!?/p>
時休
指時世的升平吉祥。 唐 武平一 《幸梨園觀打毬應制》詩:“賞闌清景暮,歌舞樂時休?!?唐 李嶠 《晚秋喜雨》詩:“九農(nóng)歡歲阜,萬宇慶時休?!?唐 蕭至忠 《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》:“ 堯 年將佛日,同此慶時休?!?/p>
丘處機名句,木蘭花慢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