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起而程敵,政不若者勿與戰(zhàn);食不若者勿與久;敵眾勿為客;敵盡不如,擊之勿疑。
出自先秦 商鞅《商君書·戰(zhàn)法》:
摘自《商君書·戰(zhàn)法》
解釋:出兵要衡量敵人的情況:政治上不如敵人者不與之交戰(zhàn);糧草不如敵人者不與之久戰(zhàn);敵人多于我們,不去主動襲擊敵人;敵人在各方面都不如我們,就迅猛進(jìn)攻,毫不遲疑地消滅他們。
原文摘要:
凡戰(zhàn)法必本于政勝,則其民不爭,不爭則無以私意,以上為意。故王者之政,使民怯于邑斗,而勇于寇戰(zhàn)。民習(xí)以力攻難,故輕死。見敵如潰,潰而不止,則免。故兵法:“大戰(zhàn)勝,逐北無過十里。小戰(zhàn)勝,逐北無過五里?!?span style="color:#c50917;">兵起而程敵,政不若者勿與戰(zhàn);食不若者勿與久;敵眾勿為客;敵盡不如,擊之勿疑。故曰:兵大律在謹(jǐn),論敵察眾,則勝負(fù)可先知也。王者之兵,勝而不驕,敗而不怨。勝而不驕者,術(shù)明也;敗而不怨者,知所失也。若兵敵強(qiáng)弱,將賢則勝,將不如則敗。若其政出廟算者,將賢亦勝,將不如亦勝。政久持勝術(shù)者,必強(qiáng)至王。若民服而聽上,則國富而兵勝,行是,必久王。其過失,無敵深入,偕險絕塞,民倦且饑渴,而復(fù)遇疾,此其道也。故將使民者乘良馬者,不可不齊也。
注釋參考
不若
不若 (bùruò) 即不如 not as good as;not equal to;not up to;had better;would rather 不若與人?!睹献印ち夯萃跸隆?曾不若孀妻弱子?!读凶印珕枴?h3>若者或者。 清 麥孟華 《論中國宜尊君權(quán)抑民權(quán)》:“西國幣制定自朝廷,若者為鎊,若者為羅卜,若者為佛朗,舉國如一,莫敢殊異?!?清 無名氏 《革命之原因》:“及一旦償兵費,賠教案,甚至供玩好,養(yǎng)國蠹者,則又莫不取之於商。若者有捐,若者有稅,若者加以洋關(guān),而又抽以釐金,若者抽以釐金,而又加以洋關(guān)?!?/p>
不如
不如 (bùrú)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not up to;inferior to 天時不如地利?!睹献印す珜O丑下》 自以為不如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》商鞅名句,商君書·戰(zhàn)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