述明棄官歸東林,玉帝降敕榮冠簪
出自宋代方回《送術(shù)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》:
君不見錢塘西湖三賢堂,林蘇宋人白傅唐。
三賢生本不相識,死乃異代同烝嘗。
又不見吳江垂虹三高祠,鴟夷一舸浮西施。
天隨陸子玄真子,求志逃名非一時。
何似廬山東林三大老,生偶同時不同道。
道若不同同中心,香爐峰下足幽討。
雁門法師禪非禪,虎溪道士仙非仙。
栗里先生醉非醉,三方寸地通一天。
妥靈猶想當(dāng)時笑,鼎立宇宙膽相照。
借問此笑笑者何,別有丹青不傳妙。
述明棄官歸東林,玉帝降敕榮冠簪。
羽衣似與儒釋異,所不異者胸中心。
我謂不須較同異,亦勿強(qiáng)求笑中意。
天下至今知幾晉法當(dāng)忘言,祖述淵明醉還醉。
注釋參考
棄官
謂自動解職去官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科場一·典史再舉鄉(xiāng)試》:“﹝ 曹文忠 ﹞為 山西 代州 教職,負(fù)才不屑卑冗,欲棄官再就試,為吏部駁奏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二:“﹝ 朱晦翁 ﹞慨然嘆息道:‘看此世界,直道終不可行!’遂棄官不做,隱居本處 武夷山 中。”
東林
(1).東邊的樹林或竹林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效阮公詩》之一:“孤云出北山,宿鳥驚東林?!?唐 杜甫 《舍弟占?xì)w草堂檢校卿示此詩》:“東林竹影薄,臘月更須栽。”
(2).指 廬山 東林寺 。 唐 張喬 《送僧鸞歸蜀寧親》詩:“高名徹西國,舊跡寄 東林 ?!?宋 王禹偁 《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》詩:“任夸西掖吟紅藥,何似 東林 種白蓮。”亦泛指僧寺。 唐 司空曙 《閑園即事寄暕公》詩:“欲就東林寄一身,尚憐兒女未成人?!眳⒁姟?東林寺 ”。
(3).指 明 末東林黨。 清 侯方域 《太常公家傳》:“公暇時,時共 攀龍 講學(xué), 魏廣微 忌之,曰:‘此崛彊老者,‘東林’之魁渠也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聽稗》:“先祖太常,家父司徒,久樹‘東林’之幟?!?魯迅 《墳·論“費(fèi)厄潑賴”應(yīng)該緩行》:“但是,‘疾惡太嚴(yán)’,‘操之過急’,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“東林”,卻正以這一點(diǎn)傾敗。”參見“ 東林黨 ”。
(4).指東林書院。 清 趙翼 《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》詩:“ 東林 威標(biāo)榜, 鄒 顧 屹山斗?!?清 黃遵憲 《己亥續(xù)懷人詩》:“尋遍 東林 南北部,一家鉤黨古無人。”參見“ 東林書院 ”。
玉帝
即玉皇。 南朝 梁 陶弘景 《真靈位業(yè)圖》:“玉帝居玉清三元宮第一中位?!?唐 王維 《金屑泉》詩:“翠鳳翊文螭,羽節(jié)朝玉帝。” 宋 葉適 《魏華甫鶴山書院》詩:“梳風(fēng)洗雨耳目醒,玉帝詔許瞻宸居?!薄墩f岳全傳》第八十回:“玉帝駕回金闕云宮?!?/p>
降敕
頒發(fā)詔書?!端问贰ざY志八》:“ 大觀 中,尚書省言,神祠加封爵等,未有定制,乃并給告、賜額、降敕?!?/p>
冠簪
(1).使冠固定于發(fā)髻上的簪子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叛賊·發(fā)?!罚骸捌涔變?nèi)外寳貨不可勝計, 沉 得其冠簪一枚,長數(shù)寸,而古作紺碧色,出以示余。” 明 李東陽 《兆先赴試三河念之有作》詩:“髻丱能幾時,忽已勝冠簪?!眲俟隰?,猶言成年。
(2).比喻仕宦。 明 李東陽 《不寐》詩:“弱歲忝科籍,冠簪奉明廷?!?/p>
方回名句,送術(shù)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