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朝元無名氏《滿庭芳二六首》
百歲光陰,渾如一夢,不覺過春秋。憨癡愚昧,日夜為家憂。衣食前生注定,更何須、物外貪求。當(dāng)思忖,深坑火院,終日個如囚。諸公聽我勸,兒孫福祿,莫與為牛。把恩情挫碎,物外精求。管甚紅輪西墜,盡教他,月出東頭。降心定,回頭是岸,咫尺到瀛洲。
辰出街頭,酉歸堂內(nèi),切須規(guī)矩隨身。志誠香火,早晚去朝真。遍歷名山福地,不恥問、參訪高人。休夸逞,斷除人我,心地放教平。燒丹并煉藥,琴棋書畫,各有司存。應(yīng)干請祈法術(shù),都是謾勞神。且任隨緣乞化,省多少、勞碌精神。團*坐,齊同慈愛,異骨總成親。
搭手尋思,百年如夢,算來何不清閑。逍遙快樂,且樂一身安。日月韶光似箭,不覺人老花殘。思今古,從前勇猛,盡葬在北邙山。不如心行善,無煩惱,養(yǎng)就朱顏。怕無常限到,意馬牢拴。神*休教敗壞,鎖白牛、常在金欄。修行事,自家性命,莫作等閑看。
大道無形,難言難說,世人不曉其根。不憑清凈,數(shù)墨強尋文。若是只憑經(jīng)典,世間有、多少能人。都成道,九天之上,塞滿玉皇庭。何須開辯利,休窮周易,罷講黃庭。真清真凈,心上要無塵。自有神仙提契,恁時節(jié)、得赴玄門。幽微處,逍遙快樂,終日羅哩*。
道教初興,釋門微顯,一興一廢如然。達(dá)磨闡教,東土至西天。都是后學(xué)晚輩,貪酒色、損壞真源。爭財氣,不依教法,也望到西天。三千年一遇全真,大教甲子天年。丘公闡教,萬朵金蓮。上界群仙。在世諸魔,難道化才賢。君知否,今番不遇,更待萬余年。
道釋儒門,三教歸一,算來平等肩齊。道分天地,萬化總歸基。佛在靈山證果,六年后、雪嶺修持。儒家教,溫良恭儉,萬代帝王師。道傳秘訣,佛流方便,忍辱慈悲。大成至圣,豈辯高低。都是后學(xué)晚輩,分人我、說是談非。休爭氣,三尊一體,瞻仰共皈依。
兒女如花,妻顏似玉,算來眼下時光。積財千萬,難買不無常。驀地陰公來請,無辭訴、更不推忙??諝w去,資財換主,兒女各分張。聰明賢達(dá)者,早離火院,躲了忙忙。逍遙散誕,落個清閑,饑后巡門化飯,寒來紙布衣裳。無牽系,神仙未了,落得壽延長。
二氣旋還,三宮升降,往來于數(shù)無窮。透關(guān)神水,鉛汞過三峰。返復(fù)周流八脈,戊己煉、陰虎陽龍。凝精處,金花的的,外見形容。靈光真造化,天機深遠(yuǎn),推測難通。算利名酒色,恰似秋風(fēng)。大道玄爐進(jìn)火,三田內(nèi)、養(yǎng)出神功。功成后,天書來詔,平步赴瑤宮。
甘草人參,天麻芍藥,薄荷荊芥川芎。乳香沒藥,白芷共甘松。玉金*蘆桔梗,甘菊花、*藁本茯苓。防風(fēng)等,細(xì)辛分兩,各自要均停。問甚渾身壯熱,管甚偏正,夾臘頭風(fēng)。著將一字*鼻中,當(dāng)下神功有準(zhǔn)。李貴妃曾壞雙睛。竭的效章宗見喜,加做一提金。
歸去來兮,不如歸去,算來都是便宜。也無煩惱,也沒是和非。選個巖前凈處,好蓋個、小小庵兒。黃昏后,安眠一覺,直睡到大齊齋時。此外別無事,逍遙快樂,幾個人知。高官好做,也要追陪。假若前遮后擁,金魚袋、厭損朝衣。思量后,一個口里,插得幾張匙。
過去休思,未來莫想,見前一念俱忘。三心滅去,顯出法中王。便是生前面目,無形貌、獨露堂堂。玄玄理,四方真*,鉆攢結(jié)聚中黃。閑閑常內(nèi)守,勝如塵世,苦海茫茫。任隨緣隨分,柔弱和光。漸漸輪回路出,看看近、來到蓬莊。功成日,攜云獨步,朝見禮虛皇。
稽首諸兄,*聽吾勸,化飯朝日隨緣。殘余好惡,只要自心堅。飽后歸庵靜坐,無益語、閉口藏言。他人過,見如不見,方寸得安然。且休尋玄妙,牢拴意馬,緊鎖心猿。去除人我,滅火消煙。晝夜敵魔戰(zhàn)睡,常寂靜、調(diào)息綿綿。君知否,如斯妙用,子母自團圓。
減飯除情,敵魔戰(zhàn)睡,圣賢學(xué)道根基。進(jìn)人退己,用事契心機。遇境休生煙火,安閑處、性要無疑。爭知道,洪波跳出,卻還入希夷。罷貪酒色酒氣,制開利鎖,截斷嗔癡。完全性命,物外何為。悟徹元初色相,功成也、歸去來兮。乘丹鳳,蓬萊宮里,獨步訪鐘離。
今日榮華,前生福善,悟來更好重修。百年光景,生滅水浮漚。販骨無休歇,勸未盡、又遭愁。然嗟人世,忙忙造業(yè),幾個肯抽頭。清閑歸物外,逍遙獨步,身內(nèi)閑搜。把汞鉛顛倒,性月如秋。直待功成行滿,超三界、永列仙儔。乘云去,真容不朽,免再臥荒丘。
盡說煙消,皆言火滅,觸來總是無明。不知不覺,怎得離眾生。道本易行易曉,奈心迷、難曉難行。心魔障,未成大善,方寸不能營。同流聽囑咐,是非休辯,人我休爭。嘆行尸走骨,何辱何榮。急救自家性命,*神和、清潔真形。靈靈語,蓬萊閬苑,三島是前程。
命似清風(fēng),性如朗月,瑩然獨見輝輝。靈光普照,何日不歸依。常在無明之處,任升騰、斗轉(zhuǎn)星移。通真理,不無不有,動靜應(yīng)神機。其間多少事,皆是方寸,或是或非。在人人運用,志見高低。悟者頭頭皆是,未明時、處處皆迷。修真士,觀天行道,功滿步云歸。
男作行尸,女為走骨,爺娘總是骷髏。子孫后代,番作小骷髏。日久年深長大,辦資財、匹配骷髏。聚滿堂活鬼,終日玩骷髏。當(dāng)家骷髏漢,忙忙劫劫,長養(yǎng)骷髏。有朝身喪,誰替你骷髏。三寸主人氣斷,活骷髏、相送死骷髏。休悲痛,勸君早悟,照管你骷髏。
清凈家風(fēng),如常合道,本來面目休迷。行住坐臥,何處不相隨。達(dá)理頭頭解脫,明心無作無為。君還悟,絲毫放過,畫餅不充饑。古今賢達(dá)者,仗無情慧劍,斬斷昏迷。把三尸趕退,六賊分離。云散天心獨露,吐紅霞、烹煉須彌。真功至,長生活計,能有幾人知。
身是庵兒,性為庵主,耳目便是門窗。壁中為舍,腹是廚房。心是當(dāng)廚博士,運水火、煉就元陽。心寧守,依時飯熟,盛與主人嘗。休出庵外去,些兒迷路,難奔家鄉(xiāng)。端然庵內(nèi)坐,修補中央。運就金梁玉柱。透清風(fēng)明月靈光。安然坐,不搖不動,怕甚惡風(fēng)霜。
石火光陰,人身不久,算來生死難防。忽生或滅,恰似電爭光。識破形骸假合,尋得個、出世仙方。思量后,回心向道,要認(rèn)個法中王。時時常見面,同行同坐,同飲霞漿。同伴清風(fēng)明月,同一志、同見天光。同相會,同師訪道,同唱滿庭芳。
壽竹長青,壽松高聳,壽山壽水俱全。壽星壽夜,壽象現(xiàn)中天。壽祝長生不老,壽香一炷,寶鼎龍涎。壽童引,壽龜壽鶴,壽燭比金蓮。壽盤添壽果,壽桃初熟,壽滿三千。壽筵歌壽曲,壽酒與流連。壽從今,去福壽無邊。壽仁者,壽門高大,福壽永綿綿。
恬淡家風(fēng),寂寥活計,無為無作無言。行住坐臥,莫放馬猿顛。性有調(diào)和柔弱,觸來無火無煙。通真理,無情無欲,無罪亦無愆。諸公休外覓,天真一點,元在心間。被黑云遮障,不計余年。好用清風(fēng)吹散,云收處、露出青天。森羅見,一輪明月,光耀照無邊。
一向沉空,偏枯著靜,癡人枉費工夫。磨磚作鏡,緣木欲求魚。見月何須用指,觀花悟、總是真如。聰明士,隨機解物,無慍無愉。為仙為佛事,不增不減,非實非虛。露堂堂,光赫赫,一顆神珠?;焖啄徊蝗?,居眾處、塵法難拘。知常用,巍巍蕩蕩,何所不虛無。
玉皇傳宣,搜求仙子,六百余員。仙官仙位,補闕大羅天。敕下諸神采訪,隨方所、選覓高賢。三元日,書人功行,飛奏御爐前。全真門弟子,修功積行,專要心堅。猛降龍伏虎,煉汞烹鉛。一旦天書選舉,云霄路、快著仙鞭。朝金闕,三清殿下,作個狀元仙。
這炷名香,天然清秀,生于象帝之先。金爐焚處,裊裊起祥煙。不是沉檀乳降,亦不是、四和龍涎。括來獻(xiàn),先賢后化,五祖大羅天。此香靈妙處,遍周法界,氣味真全。開人鼻竅,入至通玄。愿八荒四海,同*至化,道氣綿綿。從今后,一人有慶,萬萬余年。
昨日花開,今朝花謝,算來眼下時光。成家立計,劫劫與誰忙。才見青春年少,霎時間、綠鬢成霜??班祰@,人身不識,自恁苦無常。不如早悟,金銀過斗,難免無常。思鄉(xiāng)嶺上,空滴淚成行。兒女無個肯替,到頭來、獨自承當(dāng)。聽吾勸,回光返照,相伴馬丹陽。
以上元無名氏作品《滿庭芳》共26首
注釋參考
心定
心安。 茅盾 《子夜》十七:“他倒心定一些了?!?/p>
回頭是岸
回頭是岸 (huítóu-shì’àn) “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”是佛教勸人改悔的話。意思是掉進(jìn)苦海的罪人只要能覺悟回頭,就能到達(dá)彼岸。比喻犯錯誤的人只要悔改,就會有出路 repent and be saved;If one only turns his head,there is the shore 世兄果不嫌家伯語重,何難回頭是岸,萬不可面從腹誹?!濉?李綠園《歧路燈》 成語解釋佛教語。意指塵世如同苦海,無邊無際,只有悟道,才能獲得超脫。亦以比喻罪惡雖重,只要悔改,便有出路?;仡^是岸出處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卷五十九:“知得心放,此心便在這里,更何用求?適見道人題壁云:‘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?!f得極好。”使用例句傳情寄恨萬千番,藕絲斷,情難斷,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。咫尺
咫尺 (zhǐchǐ) 比喻相距很近 very close 天威不違顏咫尺?!蹲髠鳌べ夜拍辍?咫尺之遙 比喻微小 small 無咫尺之功瀛洲
亦作“ 瀛州 ”。1.傳說中的仙山?!读凶印珕枴罚骸?渤海 之東,不知幾億萬里……其中有五山焉,一曰 岱輿 ,二曰 員嶠 ,三曰 方壺 ,四曰 瀛洲 ,五曰 蓬萊 ……所居之人,皆仙圣之種?!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(jì)》:“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 蓬萊 、 方丈 、 瀛洲 ,僊人居之。” 唐 李白 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:“??驼?瀛洲 ,煙濤微茫信難求?!?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(xué)》:“ 瀛洲 同泛濟川船,伊吾共仗屠龍劍?!?/p>
(2).借指 日本 。 章炳麟 《獄中贈鄒容》詩:“ 鄒容 吾小弟,被髮下 瀛洲 ?!?魯迅 《集外集·<題三義塔>詩》:“偶值大心離火宅,終遺高塔念 瀛洲 。”
(3). 唐太宗 為網(wǎng)羅人才,設(shè)置文學(xué)館,任命 杜如晦 、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(xué)士,輪流宿于館中,暇日,訪以政事,討論典籍。又命 閻立本 畫像, 褚亮 作贊,題名字爵里,號“十八學(xué)士”。時人慕之,謂“登瀛洲”。事見《新唐書·褚亮傳》。后來的詩文中常用“登瀛洲”、“瀛洲”比喻士人獲得殊榮,如入仙境。 宋 王禹偁 《病起歸思》詩之二:“四十為郎非不偶,況曾提筆直 瀛州 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廷對及第》:“朝登 瀛洲 ,暮賜蓮炬?!?清 陳夢雷 《楊椒山先生祠》詩:“釁開馬市英魂恨,廟煥 瀛洲 俎豆香?!眳⒁姟?登瀛洲 ”。
佚名名句,滿庭芳二六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