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泂《問水詩》:
頃別知何處,重來喜奈何。
望洋夸海谷,倒篋注天河。
變化龜文坼,淪漪鴨頂波。
白鷗沒浩蕩,清興滿吟哦。
注釋參考
變化
變化 (biànhuà) 事物產(chǎn)生新的狀況 vary;change 初漸謂之變,變時(shí)新舊兩體俱有;變盡舊體而有新體,謂之化?!抖Y記·中庸》疏 一爭(zhēng)一擇,而變化之事出矣?!灿ⅰ澈振憷柚?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 則天道變化,不主故常是正。——〔英〕赫胥黎著、 嚴(yán)復(fù)譯《天演論》龜文
(1).龜背的紋理。 漢 蔡邕 《篆勢(shì)》:“文體有六篆,巧妙入神,或象龜文,或比龍鱗?!薄逗鬂h書·李固傳》:“ 固 貌狀有奇表,鼎角匿犀,足履龜文,后為太尉?!?李賢 注:“足履龜文者,二千石。見《相書》。”《文選·劉孝標(biāo)<辯命論>》:“河目龜文,公侯之相?!?李周翰 注:“目上下正平曰河目,龜文,謂足有龜文也?!薄墩f郛》卷九二引 唐 張懷瓘 《書斷·古文》:“仰觀奎星圓曲之勢(shì),俯察龜文鳥跡之象,博采眾美,合而為字,是曰古文。”參見“ 龜字 ”。 唐 張少博 《石硯賦》:“光鳥跡於青簡(jiǎn),發(fā)龜文於鴻筆?!?/p>
(2).泛指古文字。
淪漪
淪漪 (lún yǐ)水面的細(xì)波紋。
南朝梁.劉勰.文心雕龍.情采:「夫水性虛而淪漪結(jié),木體實(shí)而花萼振:文附質(zhì)也。」 宋.蘇軾.臨江仙.四大從來都遍滿詞:「幽花香澗谷,寒藻舞淪漪。」蘇泂名句,問水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