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薛仲庚《讀書》:
憂來驅我行,困來驅我睡。
文章堆案頭,時復一開視。
豈能皆通說,偶然聊適意。
駿馬驟平途,里程何足計。
萬我羅目前,忽為塵所昧。
虎豹貴搜獵,狐兔從委棄。
五鼎雖共珍,聞名豈知味。
均此一卷書,今日與昨異。
求名無欲速,要當畢斯世。
古人不為經(jīng),言動人偶記。
悲哉漢諸儒,白首闇文義。
注釋參考
豈能
豈能 (qǐnéng) 怎能;哪能 how can 我豈能反對?通說
(1).通達的言論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又釋何衡陽達性論》:“無形之有,既不匠立,徒謂支離,以為通説。”
(2).普遍的說法。 廖仲愷 《中國人民和領土在新國家建設上之關系》:“構成近世國家最要緊的要素,就是人民、領土、主權三件物事,這是近來國家學者的通說?!?/p>
偶然
偶然 (ǒurán) 突然的,不是經(jīng)常的;意想不到的 accidental;fortuitous;chance 偶然現(xiàn)象 偶然事件適意
適意 (shìyì) 舒適 comfortable 房子寬敞明亮,住得很適意 適合心意 agreeable;well 他為這種適意的幻想所包圍,覺得其中的樂趣在招引他。——《堂吉訶德》薛仲庚名句,讀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