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近現(xiàn)代寧調元《感懷》:
十年前是一重囚,也逐歐風唱自由。
復九世仇盟玉帛,提三尺劍奠金甌。
丈夫有志當如是,豎子誠難足與謀。
愿播熱血高萬丈,雨飛不住注神州。
注釋參考
九世仇
春秋 時, 齊哀公 遭 紀侯 誣害,為 周 天子所烹,至 襄公 歷九世始復遠祖之仇,滅 紀國 。見《公羊傳·莊公四年》?!稘h書·匈奴傳上》:“昔 齊襄公 復九世之讎,《春秋》大之。”后因以“九世仇”喻君國累世深仇。 宋 陸游 《縱筆》詩:“會須瀝血書封事,請報天家九世仇!” 寧調元 《感懷》詩:“復九世仇盟玉帛,提三尺劍奠金甌?!?柳亞子 《<二十世紀大舞臺>發(fā)刊詞》:“男兒不能提三尺劍,報九世仇……人間何世,蓋仰天長慟而不能已。”
玉帛
玉帛 (yùbó) 玉器和絲織品,古時用于祭祀,國與國間交際時用做禮物 jade objects and silk fabrics used as state gifts 泛指財物 property;belongings三尺劍
古劍長凡三尺,故稱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” 唐 杜甫 《重經(jīng)昭陵》詩:“風塵三尺劍,社稷一戎衣。” 宋 張元干 《賀新郎·寄李伯紀丞相》詞:“要斬 樓蘭 三尺劍,遺恨琵琶舊語?!?柳亞子 《二十世紀大舞臺發(fā)刊詞》:“莽莽神州,天地邱墟。男兒不能提三尺劍,報九世仇。”
金甌
(1).金的盆、盂之屬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四:“婦以金甌、麝香囊與婿別,涕泣而分。”《明史·錢龍錫傳》:“帝倣古枚卜典,貯名金甌,焚香肅拜,以次探之?!?清 黃遵憲 《感事》詩:“金甌親卜比公卿,領取冰銜十日榮?!?/p>
(2).比喻疆土之完固。亦用以指國土?!赌鲜贰ぶ飚悅鳌罚骸癌z 武帝 ﹞嘗夙興至 武德閤 口,獨言:‘我國家猶若金甌,無一傷缺。’” 唐 司空圖 《南北史感遇》詩之五:“兵圍 梁 殿金甌破,火發(fā) 陳 宮玉樹摧。” 清 秋瑾 《鷓鴣天》詞:“金甌已缺總須補,為國犧牲敢惜身。” mao{1~1}澤{1*1}東 《清平樂·蔣桂戰(zhàn)爭》詞:“收拾金甌一片,分田分地真忙?!?/p>
(3).酒杯的美稱。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蔡宅祝壽》:“春花明彩袖,春酒泛金甌?!?明 沉采 《千金記·夜宴》:“碧月照金甌,銀河燦珠斗?!?/p>
寧調元名句,感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