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俞《贈畫魚賈兄》:
春江浩蕩春江闊,夜半湖聲涌新沫。
曉風(fēng)吹斷碧云根,萬頃滄波帶晴豁。
浪花瀲滟翻紅桃,群魚出沒乘輕濤。
悠揚(yáng)得意鼓鱗鬣,十十五五同為曹。
昔曾觀瀾如此意,真樂胸中渺無際。
常嗟物理難形容,幸有賈君得精藝。
巨魚奮迅凌江湖,纖鱗錯雜依菰蒲。
精神萬狀幻新筆,巧與造化論錙銖。
朅來過我示奇作,數(shù)幅生綃圖縱壑。
呼童展向虛堂中,恍若當(dāng)年見魚樂。
如君畫思幾通神,眼高世俗空無人。
石臺去后今幾載,毫端仿佛留芳塵。
又宜學(xué)取洞清拔,寫龍不寫潛波鮪。
徒能畫魚不畫龍,空使饞夫吐饞水。
注釋參考
悠揚(yáng)
悠揚(yáng) (yōuyáng) 形容聲音高低起伏、持續(xù)和諧 melodious 悠揚(yáng)的歌聲得意
得意 (déyì) 滿意,感到滿足時的高興心情 proud of oneself;complacent;revel in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鱗鬣
(1).指龍的鱗片和鬣毛。 清 王士禛 《龍門閣》詩:“鱗鬣中怒張,風(fēng)雨晝晦昧?!币嘀隔~的鱗片和背鰭。 清 屈大均 《廣東新語·鱗語·黃雀魚》:“海人譟而驚之,化者十五,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?!?清 李元 《蠕范·物候》:“鱖……形扁而腹圓,大口大目,細(xì)鱗有斑彩,其斑雄明雌暗,皆有鬐鬣,鱗鬣皆圓,黃質(zhì)黑章?!?/p>
(2).代稱龍。 宋 歐陽修 《和出省》:“共向丹墀侍臨選,莫驚鱗鬣化風(fēng)雷。”
(3).代稱魚。 五代 齊己 《池上感興》詩:“碧底紅鱗鬣,澄邊白羽翰。” 清 屈大均 《廣東新語·藝語·諸家畫品》:“有 guan{1~1}能 者, 香山 千戶小旗,生有巧思,欲與 林良 抗衡,所畫鱗鬣亦精絶?!?/p>
(4).代稱松樹。鱗喻松樹皮,鬣喻松針。 明 吳承恩 《畫松》詩:“鱗鬣如有聲,飢蛟對相語。”
十十五五
(1).謂十個一群,五個一組。形容錯亂不齊。《新唐書·哥舒翰傳》:“ 乾祐 為陣,十十五五,或卻或進(jìn),而陌刀五千列陣后?!?宋 陳亮 《復(fù)吳叔異書》:“ 亮 少之時頗不自量,蓋盡與一世豪杰角其短長,而窮其技矣。卒之身與事左,而后生蠭起,十十五五,如亂山之不可一?!?/p>
(2).謂每十里五里。 清 金農(nóng) 《吳中春雨泊舟入夜寒甚被酒作歌》:“十十五五長短亭,好山對面失 洞庭 ?!?/p>成語解釋①指十個一群,五個一組。形容錯亂不齊。②指每十里五里。十十五五出處《樂府詩集?艷歌·何嘗行》:“飛來雙白鵠,乃從西北來,十十五五,羅列成行?!笔褂美淝濉そ疝r(nóng)《吳中春雨泊舟入夜寒甚被酒作歌》:“
陳俞名句,贈畫魚賈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