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鄭谷《寄左省張起居》:
含香復(fù)記言,清秩稱當(dāng)年。
點(diǎn)筆非常筆,朝天最近天。
家聲三相后,公事一人前。
詩句江郎伏,書蹤甯氏傳。
風(fēng)標(biāo)欺鷺鶴,才力涌沙泉。
居僻貧無慮,名高退更堅(jiān)。
漁舟思靜泛,僧榻寄閑眠。
消息當(dāng)彌入,絲綸的粲然。
依棲常接跡,屬和舊盈編。
開口人皆信,凄涼是謝氈。
注釋參考
依棲
謂在他人處居住或安身。 唐 司空?qǐng)D 《上陌梯寺懷舊僧》詩之一:“依棲應(yīng)不阻,名利本來疎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師徒傳習(xí)》:“今被 王嗣宗 恁般欺毆,其實(shí)難忍,目下勉強(qiáng)依棲?!薄度龂?guó)演義》第二四回:“今不若暫往依棲,別作良圖。”
接跡
亦作“接蹟”。足跡前后相接。形容人多。 唐 趙璘 《因話錄·徵》:“銅乳之臭,并肩而立,接跡而趨。” 金 王若虛 《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》:“聲望既隆,求教者接跡而至。” 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微子之命》:“后之經(jīng)生不知此義,而抱器之臣、倒戈之士接跡于天下矣?!币嘀^相繼。 唐 韓愈 《伯夷頌》:“微二子,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?!?明 劉基 《送黃叔旸歸金華覲省序》:“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訓(xùn),以接跡於古昔圣賢而后已也。” 太平天囯 洪秀全 《原道覺世訓(xùn)》:“歷 漢 文 、 武 、 宣 、 明 、 桓 、 梁武 、 唐憲 ,接跡效尤於后,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號(hào)?!?/p>
見“ 接跡 ”。
屬和
(1).跟著別人唱。 戰(zhàn)國(guó) 楚 宋玉 《對(duì)楚王問》:“客有歌於 郢 中者,其始曰《下里巴人》,國(guó)中屬而和者數(shù)千人。”
(2).指和別人的詩。《舊唐書·德宗紀(jì)下》:“上賦詩一章,羣臣屬和?!?宋 秦觀 《觀寶林塔張燈》詩:“繼聽《鈞天》奏,尤知屬和難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》卷九:“ 梁文莊 公之兄 啟心 ……寄詩云:‘何堪歲盡復(fù)遷延,夙約都為俗事牽。多謝分吟留一席,不妨屬和待明年?!?/p>
鄭谷名句,寄左省張起居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