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歸途》:
籃輿伊軋又前村,何許風(fēng)來洗睡昏。
木落盡還山面目,旱深窮見水根源。
相逢負擔(dān)皆征利,難覓隱居躬灌園。
歸路苦長行易倦,斷鴉殘月記松門。
注釋參考
木落
樹葉凋落。 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木落南翔,冰泮北徂。” 南朝 齊 王融 《議給虜書疏》:“春草水生,阻散馬之適;秋風(fēng)木落,絶驅(qū)禽之歡。” 唐 李嶠 《與雍州崔錄事司馬錄事書》:“春還 江 北,時興 楚 客之謡;木落 淮 南,乍動 潘生 之思?!?元 周權(quán) 《湘中》詩:“天寒 楚 云浄,木落 湘 山幽?!?清 顧炎武 《賦得老鶴萬里心用心字》:“木落依空沼,云多失舊林?!?包蕾 《豬八戒學(xué)本領(lǐng)》:“行夠多時,又是夏盡秋來,但平林木落,遠山含煙?!?/p>
還山
(1).致仕;退隱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桐柏山金庭館碑》:“末自 夏汭 ,固乞還山。權(quán)憇 汝南縣 境,固非息心之地?!?宋 劉克莊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喜歸》詞:“再拜謝不敏,早晚乞還山。” 清 汪懋麟 《九月十三日還山》詩之一:“幸遂還山愿,蕭然去國輕?!?/p>
(2).方言。山區(qū)人稱死后葬于山上。 周立波 《山鄉(xiāng)巨變》上六:“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,開導(dǎo)他說:‘你有六七畝好田,飽子飽藥,百年之后,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?’”
面目
面目 (miànmù) 相貌 appearance;face;features 面目可憎 事物的外表、形態(tài);面貌 look 還其本來面目 入世之面目?!濉?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忠烈之面目 比喻事物所呈現(xiàn)的景象 colors 顯出廬山真面目 指面子、臉面 self-respect 愧無面目見人 何面目以歸漢?!稘h書·李廣蘇建傳》 何面目見吾邑義士?!濉?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根源
根源 (gēnyuán) 使事物發(fā)生的根本原因 root 犯錯誤的根源 起源(于);發(fā)生(于) rise from;originate from 經(jīng)濟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趙蕃名句,歸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小子你別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