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許子紹《留別龍隱巖》:
矯首初來北斗峰,直穿山腹作玲瓏。
石間蛻骨痕猶在,淵底藏死不更通。
霖雨幾時巖墅去,臥龍底處草廬空。
眼中要識真英物,寓亦何勞想下風(fēng)。
注釋參考
眼中
猶言心目中。 宋 蘇軾 《予以事繫御史臺獄遺子由》詩之二:“眼中犀角真吾子,身后牛衣愧老妻?!?/p>
識真
(1).識別真相。 唐 柳宗元 《重贈》詩之二:“世上悠悠不識真,薑芽盡是捧心人?!?金 王若虛 《文辨》:“世之秉筆者往往不謹(jǐn),馳騁雕鐫,無所不至,自以為得意,而讀者亦從而歆羨,識真之士,何其少也?!?/p>
(2).識認(rèn)自然之道;認(rèn)識本原。 唐 張說 《岐州刺史平原男陸君墓志銘》序:“公諱 伯玉 ,字某, 河南 人,識真之士也?!?明 海瑞 《訓(xùn)諸子說》:“圣賢以識真誨人,其説備在方冊?!?/p>
英物
杰出的人物?!稌x書·桓溫傳》:“ 桓溫 字 元子 ……生未朞而 太原 溫嶠 見之,曰:‘此兒有奇骨,可試使啼。’及聞聲,曰:‘真英物也?!?宋 文天祥 《酹江月·驛中言別友人》詞:“水天空闊,恨東風(fēng)不借、世間英物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于江》:“ 異史氏 曰:‘農(nóng)家者流,乃有此英物耶……非直勇也,智亦異焉?!?/p>
何勞
猶言何須煩勞,用不著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六回:“ 趙云 慌忙下馬伏地曰:‘?dāng)≤娭畬?,何勞丞相遠(yuǎn)接?’” 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鬧封》:“收拾殘經(jīng)別法王,袈裟脫去換霓裳。初來不為求超脫,臨去何勞懺罪殃?!?/p>
承受煩勞?!抖鼗妥兾募らL興四年中興殿應(yīng)圣節(jié)講經(jīng)文》:“可憎猧子色茸茸,抬舉何勞餧飼濃?!?蔣禮鴻 通釋:“何勞,同‘荷勞’,承荷煩勞的意思?!?/p>
下風(fēng)
下風(fēng) (xiàfēng) 風(fēng)所吹向的那個方向 leeward 不要在下風(fēng)的方向救火,那太危險了 比喻處于下位,卑位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許子紹名句,留別龍隱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