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遣遒人持木鐸,遍采謳謠天下過
出自唐代元稹《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驃國樂》:
驃之樂器頭象駝,音聲不合十二和。
促舞跳趫筋節(jié)硬,繁辭變亂名字訛。
千彈萬唱皆咽咽,左旋右轉(zhuǎn)空傞傞。
俯地呼天終不會,曲成調(diào)變當(dāng)如何。
德宗深意在柔遠,笙鏞不御停嬌娥。
史館書為朝貢傳,太常編入鞮靺科。
古時陶堯作天子,遜遁親聽康衢歌。
又遣遒人持木鐸,遍采謳謠天下過。
萬人有意皆洞達,四岳不敢施煩苛。
盡令區(qū)中擊壤塊,燕及海外覃恩波。
秦霸周衰古官廢,下堙上塞王道頗。
共矜異俗同聲教,不念齊民方薦瘥。
傳稱魚鱉亦咸若,茍能效此誠足多。
借如牛馬未蒙澤,豈在抱甕滋黿鼉。
教化從來有源委,必將泳海先泳河。
是非倒置自古有,驃兮驃兮誰爾訶。
注釋參考
遒人
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?!稌へ氛鳌罚骸懊繗q孟春,遒人以木鐸徇于路。”《左傳·襄公十四年》:“故《夏書》曰:‘遒人以木鐸徇于路?!?杜預(yù) 注:“遒人,行人之官也……徇於路,求歌謡之言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郤正傳》:“故矇冒瞽説,時有攸獻,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,游童之吟詠乎疆畔,庶以增廣福祥,輸力規(guī)諫。” 唐 元稹 《進詩狀》:“故自古風(fēng)詩至古今樂府,稍存寄興,頗近謳謡,雖無作者之風(fēng),粗中遒人之採?!?清 鈕琇 《觚賸·序賦創(chuàng)格》:“又有賦而全不用韻,別創(chuàng)一格,如 南邨先生 《病賦》……‘而其舌也與遒人通,不然胡鐸?而其髮也與狐通,不然胡氊?而其髯也與秋通,不然胡凋?’”
木鐸
(1).以木為舌的大鈴,銅質(zhì)。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,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?!吨芏Y·天官·小宰》:“徇以木鐸?!?鄭玄 注:“古者將有新令,必奮木鐸以警眾,使明聽也……文事奮木鐸,武事奮金鐸?!薄吨芏Y·地官·鄉(xiāng)師》:“凡四時之征令有常者,以木鐸徇以市朝?!?宋 蘇軾 《元祐三年春貼子詞·皇帝閣》之一:“藹藹龍旂色,瑯瑯木鐸音。” 清 鄒容 《革命軍》第四章:“自古司 東亞 文化之木鐸者,實惟我皇漢民族焉?!?/p>
(2).以喻宣揚教化的人?!墩撜Z·八佾》:“天下之無道也久矣,天將以夫子為木鐸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