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羅椅《瞌睡詩》:
瞌睡從何來,譬若風雨至。
曲幾不待憑,虛欞那暇寄。
應人眉強撐,伸手扇已墜。
徑游華胥國,欲見混沌帝。
齁齁自成腔,兀兀更有味。
息疎疑暫醒,氣窒還扶醉。
兒童俗惱翁,搖膝問某字。
吻間僅一答,言下已復寐。
雜然拍手笑,欲嗔嗔不遂。
何曾參佛祖,先會點頭意。
何曾逢曲車,流涎已沾袂。
不省羅短長,誰能問興替。
陰天百怪舞,開口輒差異。
三百六十日,何似長瞌睡。
注釋參考
應人
順應人;應和人。語出《易·兌》:“順乎天而應乎人?!?漢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楚莊王》:“制為應天改之,樂為應人作之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明雩》:“夫人不能以行感天,天亦不隨行而應人。”
伸手
(1) [stretch out one's hand]∶伸出手
伸手要錢
(2) [ask for]∶比喻向別人要東西、榮譽等
盡管遭了水災,他們卻沒有向國家伸手要一分錢
他從不向組織伸手
(3) [take a hand in]∶指插手
這件事請你別伸手
詳細解釋(1).伸出手。比喻向人索取財物?!秲号⑿蹅鳌返诙呋兀骸皡s又打了一個固位結勢,名利兼收,不須伸手,自然纏腰的算盤,依然逃不出一個貪字?!?/p>
(2).今指向組織上索求名譽地位或錢物等。 陳毅 《感事書懷·手莫伸》: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。黨與人民在監(jiān)督,萬目睽睽難逃脫?!比纾喝鄙儋Y金,自己解決,不向上伸手。
(3).猶插手,參與其事。 趙樹理 《三里灣》十四:“他是個百家子弟,什么事也能伸手?!?/p>
羅椅名句,瞌睡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